昌邑: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構建 “家門口” 的多彩文化生活圈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8日訊 昌邑市以羣衆文化需求爲着力點,通過政策築基、活動惠民、資源下沉等路徑,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提升羣衆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在昌邑市奎聚街道富昌社區科普館,“與科技同行,成就少年夢想”暑期科普活動正在進行,來自社區及周邊的中小學生在圖文展板間細細品讀中國航天從 “神舟” 飛天到 “嫦娥” 探月的輝煌歷程。

昌邑市文昌小學學生孟俊彤告訴記者:“沒想到我家門口還有一個這麼神奇的地方,我以後就可以來這裡玩,來這裡科普一下,真是太棒了。”

富昌社區科普館設有火箭、衛星和航空器模型,還有VR太空遨遊、火箭模擬發射等20餘種以航空航天爲主題的體驗項目,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科普資源。

昌邑市奎聚街道富昌社區黨委書記徐奎元表示,聚焦不同羣體多元需求,拓展活動類型與覆蓋範圍,創新線上線下融合形式,聯動多方資源開展更多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社區活動,讓社區生活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在都昌街道迎禧社區,居民於虹與劇團的票友們正在排練京劇選段《楊門女將》。小劇團發展至今,已經成爲一支配套齊全的專業隊伍。而在此之前,他們還在爲尋找合適的排練場地而發愁。

昌邑市都昌街道迎禧社區居民於虹表示,“退休之後想找個合適地方唱戲可不容易,現在迎禧社區提供給我們這個戲曲排練室,讓我們這些愛好文藝、戲曲的人有了好去處。在家門口就可以隨時相聚、排練、表演,真是太好了。”

近年來,昌邑市通過培育民間文藝隊伍和開展公益培訓,搭建起了多元文化服務網。目前,戲曲、秧歌等 300 多支民間隊伍活躍城鄉;文藝志願服務隊每年開展 “藝術進鄉村” 點單服務 200 多場,書法、廣場舞等培訓 100 多場,上萬名羣衆受益。

昌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張旭霞表示,強化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合力,系統推進優質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高效整合、創新開發與精準下沉,着力構建“家門口”的優質文化服務體系。通過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