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差、睡不好?日名醫籲多吃「黑色食物」 從晚餐逆轉自律神經失調
太晚用餐會影響腸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圖/ingimage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睡不好、腸胃不適等問題層出不窮。根據日媒「Diamond Online」報導,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系教授小林弘幸指出,這些症狀常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而改善症狀的第一步,從「晚餐」開始做起最有效。
小林教授表示,應儘量在睡前三小時用完晚餐,才能讓副交感神經順利接手,進入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修復身體機能、腸胃消化的「腸道黃金時段」。若太晚吃晚餐,容易導致淺眠、胃脹、精神不濟。
吃晚餐前,可先喝一杯水抑制暴飲暴食的慾望,接着從生菜開始吃起,不僅低熱量、低糖,還能促進咀嚼、延緩進食速度,進一步穩定自律神經。主食部分,他建議多選「黑色食物」,如玄米、蕎麥麪、全麥麪包,富含膳食纖維,幫助清理腸道、預防肥胖與慢性病。
酒精雖能短暫讓人放鬆,卻容易造成脫水與睡眠品質下降。他提醒,喝酒時務必搭配等量白開水,避免血液濃稠、影響隔天精神。此外,許多人習慣在大腦疲憊時補充甜食,但小林教授強調,這其實是「血糖值過高導致低血糖」的惡性循環,攝取過多甜食反而會讓人更焦躁、疲憊,長期放任自己吃甜食更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最後,他也不建議長期依賴藥物或保健品保養腸道。若需補充營養,可選擇乳酸菌或天然膳食纖維,但仍應以均衡飲食、規律作息爲主。吃對晚餐,才能讓身體進入真正的修復模式,調整自律神經。若有經常半夜淺眠、腸胃不適的問題,不妨試着從今天的晚餐開始着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