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易自律神經失調? 醫:有非藥物治療選項
近來生活壓力大,不少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成大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任張維紘表示,臨牀上焦慮,緊張,坐立難安,冒冷汗等症狀均統稱爲自律神經失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來生活壓力大,不少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圖爲示意圖,非當事人。(周麗蘭攝)
近來生活壓力大,不少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成大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任張維紘表示,臨牀上焦慮,緊張,坐立難安,冒冷汗等症狀均統稱爲自律神經失調,正式診斷內並無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診斷,可透過練習呼吸、肌肉放鬆而得到緩解。
小琦是認真負責的上班族,主管交辦的事情,總能完美達成,她自我要求高,時刻都戰戰兢兢,久而久之開始失眠、肌肉緊繃、容易坐立難安、心情莫名低落,加上工時長,沒有規律運動,體力越來越差,時常感到疲累,面對新工作會緊張。
經過成大斗六分院快樂門診醫師細心問診後發現小琦因工作壓力過大,加上自身要求高,出現相當多焦慮症狀,因此診斷焦慮症。除了服藥外,醫師建議小琦也做生理回饋治療。
張維紘指出,藉由精密儀器測量,可得知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活性狀況,也就是自律神經的活性,藉此知道個案當下的自律神經狀態,並進而安排相關治療,如呼吸放鬆、肌肉放鬆練習。
張維紘說,此一治療爲非藥物輔助治療,且可在病人學習後,隨時隨地協助病人放鬆,在臨牀上已使用相當長的時間,治療成效也不錯,爲藥物治療外一個很好的選擇。
張維紘也表示,焦慮症病因複雜,有生理性的困擾如血清素不平衡,也有社會心理面向上如壓力、家庭及經濟等問題,個案症狀常不典型,可能以身體抱怨爲主,但內科及外科檢驗並無任何結構上的異常,四處求醫,並不一定能得到緩解。
他說,若單純處理失眠,肌肉緊繃等症狀,焦慮的問題也不會得到改善,常需以抗焦慮藥物協助治療,如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並搭配規律運動、生活調節與壓力調適等方法。
小琦經檢查後發現交感神經活性相當高,的確符合焦慮的狀況,透過肌肉放鬆及呼吸治療後,小琦狀態明顯改善,情緒也變得穩定,主管、同事朋友與家人都明顯感受充滿活力的小琦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