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飛行當心!醫揭經濟艙症候羣風險與預防法

長途飛行當心!醫揭經濟艙症候羣風險與預防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暑假是出國旺季,一旦搭機時太久,常會出現下背部痠痛,腳部浮腫等症狀,一般人多以爲「玩太累」,實際上卻可能是肌肉緊繃,甚至誘發下肢神經痛與腫脹,甚至血管栓塞的「經濟艙症候羣」,專家建議5個簡單動作降低長距離飛行不適感。

1名40多歲的妙齡女暑假陪小孩出國遊玩,回國後發現背痛加劇,兩腳浮腫,到診所檢查時抱怨只是搭機出國,卻突然一身痠痛。

骨科醫師陳建宏提醒,暑假出國搭機太久,要小心「經濟艙症候羣」上身。(程炳璋攝)

該女子經檢查後發現脊椎有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病變,下背部肌肉過度緊繃,合併兩腳下肢循環不良引起腫脹。經過藥物治療與簡易復健,大致恢復返回工作崗位。

臺南市骨科醫師陳建宏提醒,長途飛行其實有隱形風險,在飛機上長時間保持坐姿,腰椎、頸椎及髖關節會持續承受壓力。飛機上座位空間狹窄,活動受限,乘客血液循環變慢,回國後病患常會覺得全身痠痛,甚至產生下背痛、肩頸僵硬,嚴重者可誘發下肢神經痛及腫脹。產生「經濟艙症候羣」。

陳建宏提出5種簡單動作減少長距離飛行不適。包括善用靠枕與支撐、定時起身活動、座位上伸展四肢、保持水分與選擇合適座位。

陳建宏建議,在飛機上應每1、2小時站起來伸展,就算在座位上也可輕鬆伸展四肢,避免下肢血管栓塞,可選擇靠走道位置方便起身活動。

急性期的疼痛多是發炎所致,陳建宏表示,臨牀上除藥物外,可考慮冰敷;若回家後仍感痠痛,可先透熱敷放鬆肌肉,搭配輕度伸展運動。若症狀持續超過1周仍未改善,或伴隨下肢麻木、劇烈腰痛,應儘快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