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對外開放通道 推動口岸經濟發展
仲夏時節,臨滄市民楊師傅駕車駛上新開通的臨清高速公路,原本臨滄市區到清水河口岸4個多小時的路程,如今僅需1.5小時即可直達。窗外飛馳而過的是風景,更是雲南面向印度洋的開放新圖景。
隨着臨滄臨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這條縱貫臨滄腹地的高速公路,串聯起沿邊8個州(市)24個縣,解決了公路等級低、連接不暢的痛點,架起昆明直通印度洋的“黃金走廊”。雲南境內中越、中老、中緬三大國際通道高速公路全部貫通,標誌着“五出境”高速公路網國內段實現全程高速化。
作爲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雲南省基礎設施建設正加快重塑口岸經濟生態。近年來,全省口岸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交通、物流、數字、能源等大通道建設全面發力,爲開放前沿注入澎湃動能。
中老鐵路“黃金通道”效應持續顯現,截至7月7日,已累計開行旅客列車7.8萬列,發送旅客超5500萬人次,吸引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的53.9萬名旅客跨境旅行。7月4日,“鄭和號”海公鐵國際多式聯運班列從鄭和故里晉寧首發,經中老鐵路抵達老撾萬象後,兵分幾路直抵泰國、新加坡、緬甸仰光和孟加拉國吉大港,編織起一張覆蓋南亞東南亞的物流巨網。同一天,勐遠至關累口岸高速公路關累鎮至關累港段正式通車。隨着智能收費機器人在關累港收費站上崗,從勐遠至關累口岸的時間由80分鐘銳減至20分鐘。這條直抵瀾滄江畔國家級水運口岸的高速公路,將“最後一公里”徹底打通,關累港作爲中南半島腹地進入中國“第一港”的區位優勢得到充分釋放。
“今年以來,國際道路運輸合作全面提速。中國昆明—越南河內線路實現CBTA證件直達腹地,中老國際道路運輸常態化運營,中緬跨境運輸協定穩步推進,中老泰跨境直達運輸開啓雙向穩定發車。”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雲南省將提前謀劃全省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全省口岸情況進行調研,進一步改善口岸辦公條件、提升通關效率,推動“司機之家”建設向口岸延伸、向國際道路運輸拓展。
當交通打通開放動脈,冷鏈物流讓跨境貿易煥發出新活力。今年6月,德宏(瑞麗)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入選國家隊。這個總佔地1083畝的冷鏈物流基地擁有16.75萬立方米冷庫,年貨物吞吐量超百萬噸,覆蓋果蔬、水產、藥材、肉類全品類。基地內,芒滿片區依託公路口岸佈局冷鏈倉儲集散與交易中心,芒令片區則圍繞鐵路口岸建設冷鏈保稅倉儲與多式聯運樞紐,爲跨境生鮮貿易構建堅實後盾。
跨境線路上,雲南交投物流運營的中—老—泰冷鏈跨境直達線路開啓常態化雙向運營。依託“一箱到底”“一車到底”的創新模式,雲南晉寧、通海的蔬菜與泰國尖竹汶的榴蓮在昆曼大通道上實現新鮮直達。當裝載榴蓮的冷藏箱實現7小時快速打冷發運,當跨境單程運輸時間穩定在6天左右,冷鏈技術的革新讓雲品出滇與東南亞果品入滇的雙向流通成爲現實。
在數字雲南建設浪潮中,口岸升級將插上智慧翅膀。6月,《2025年數字雲南建設工作要點》發佈,優化網絡與算力佈局成爲核心任務。雲南正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堅實的綠色能源底座與國家戰略賦能,全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算力樞紐。
雲南國際通信樞紐地位日益凸顯,昆明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獲批建設,昆核1ms、滇中3ms、省內5ms三大“低時延圈”初步建成,中老、中緬跨境光纜帶寬擴容至5.1T,中老鐵路沿線網絡深度覆蓋,爲算力高效傳輸奠定基石。綠色能源成爲核心競爭力,雲南電力總裝機突破1.5億千瓦,清潔能源佔比超90%。市場化大工業電價全國倒數第四,雲南正積極探索跨境“算力通道+電力走廊”協同模式。
未來,雲南將加速佈局離岸數據中心、口岸級雲數據中心,打造“國際數據走廊”;推動跨境算力調度平臺建設;深化智慧文旅、跨境金融、遠程醫療等場景應用,以綠色低碳算力賦能區域產業升級,全力託舉口岸經濟邁向更廣闊的未來。(記者 李承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