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20多家蛋糕店被同一人舉報,有人將投訴淪爲一種生意

8月26日,記者從長沙市市場監管局獲悉,作爲網紅城市,長沙在2020—2024年五年間,收到的涉及職業索賠數量從2020年的3.2萬件到2024年的20餘萬件,增長了近6.3倍。

當投訴舉報淪爲一種生意,基層市場監管部門深陷牟利性投訴舉報的重重包圍之中。爲此,長沙因地制宜,從源頭管控、多部門聯動、數據賦能等多種方式不斷織密“規制網”,爲牟利性投訴舉報劃好“預警紅線”。

去年全市職業索賠投訴舉報達20餘萬件

長沙市市場監管部門202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全市共接收處理投訴舉報43.68萬件,其中職業索賠投訴舉報達20餘萬件,最多的一家經營主體甚至被職業索賠400餘次。

2024年12月,長沙20多家蛋糕店被同一人以“蛋糕上點綴了不能吃的鮮花,違反食品安全法”爲由舉報並要求賠償,這一事件也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從職業索賠的訴求熱詞詞雲統計來看,牟利性投訴舉報人的重點索賠方向集中在食品過期、標籤標識、廣告宣傳等領域。這些領域因易於發現問題、易於固定證據、易於協商處理、易於謀求獎勵,成爲其主要目標。

長沙市牟利性投訴舉報聯合規制工作專班成立

基於這一現實需求,長沙決定主動出擊。2024年8月29日,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七部門,聯合出臺《關於依法規範投訴舉報處置 持續優化消費環境的暫行規定》,率先以七部門聯合印發規範性文件的形式,對牟利性投訴舉報處置進行規制。

其中,《規定》第六條明確將九種情形認定爲“不爲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包括:多人使用同一電話號碼或同一通訊地址進行投訴,信息明顯虛假的;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明顯超出合理生活消費數量或次數,特別是向同一經營者或同行業經營者反覆、多次購買相同、同類產品或接受同類服務,並以此爲標的物投訴的;明知或應知商品或服務存在質量、標籤等問題仍然購買或接受服務,以獲得懲罰性賠償爲目的的;未因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損害人身、財產權益,僅以商品或服務的廣告宣傳、標籤標識等存在輕微違法爲由要求賠償的等。

今年7月,市市場監管局、市委政法委等12部門參與的長沙市牟利性投訴舉報聯合規制工作專班正式成立,專班辦公室設在市市場監管局。明確由市市場監管局負責牽頭建立牟利性投訴舉報異常名錄數據庫,動態更新、信息共享,合力構建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爲,一旦發現通過夾帶、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產日期、捏造事實等方式騙取經營者的賠償或者對經營者進行敲詐勒索行爲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犯罪的,由公安及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同期,長沙市市場監管局、市委政法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長沙市牟利性投訴舉報異常名錄管理制度》,細化異常名錄數據來源、退出、運用機制,信息保護等工作規則,依託市市場監管局投訴舉報大數據分析治理平臺,建立牟利性投訴舉報異常名錄數據庫,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對異常投訴舉報行爲的智能識別、預警能力,實現精準高效處置。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