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使用瘦瘦針有藥物耐受性 減重靠這2招較保險
控制血糖、減重的「瘦瘦針」正夯。(本報資料照片)
國人肥胖比例逐年上升,不少人爲求減重狂打瘦瘦針以致大缺貨。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南部肥胖率普遍高於北部,醫師與營養師皆認爲,飲食生活與持續運動纔是減重關鍵,需靠自覺和意志力願意改變,才能真正維持身材。
奇美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吳宜峰指肥胖與生活型態及飲食文化息息相關,減重策略上,「吃」確實比「動」更關鍵,尤其南部炎熱,民衆偏好冷飲、含糖飲料及油炸類食物,加上外食比例高、活動量相對不足,熱量的攝取容易超過消耗;北部生活步調快、交通仰賴步行與大衆運輸,日常活動量較高,有助於體重控制。
爲求減重,國內近年掀起減重針劑熱潮,俗稱「瘦瘦針」的腸泌素藥物成爲減重搶手貨,高雄榮民總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任陳盛世指出,「胰妥贊」目前貨源充足,因副作用大,市場反應不如兩種腸泌素結合,能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的「猛健樂」。
但他強調,長期使用瘦瘦針會產生藥物耐受性,需加大劑量以維持效果,存在一定風險,「瘦瘦針只是輔助,若缺乏自覺與節制,體重仍將反彈」。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彭瓊慧則說,瘦瘦針最初是爲控制糖尿病,高劑量瘦瘦針雖可達到類似減重手術效果,但爲避免停藥後體重與血糖回升,治療上更需注重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吳宜峰建議,民衆應規律飲食、避免宵夜與含糖品,每天睡滿七小時並做好壓力控管,減少荷爾蒙造成的脂肪囤積。外食族則可從減糖、少油、多菜着手,蔬菜每日4到5份並多樣化,搭配足量水分。日常多步行、爬樓梯或家務,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並加入兩次阻力訓練,維持肌肉與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