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速:泰康人壽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不僅彰顯了國家對人口老齡化的高度重視,更凸顯了對民生保障、養老產業發展以及銀髮經濟的殷切期待。

泰康保險集團憑藉其創新的“支付+服務+投資”三端協同的新壽險商業模式,爲大衆提供了從養老籌資到醫養康寧實體服務的全方位產品和服務體系。在支付端,泰康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累計服務48個城市,覆蓋超3000萬人,並通過提供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豐富產品,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的保險需求。在服務端,泰康積極建設CCRC模式(持續照料退休社區)的養老社區,已佈局43個社區連鎖運營。泰康還通過建設小型嵌入型康養機構,賦能居家養老,打造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位一體的“養聯體”,爲羣衆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爲長壽時代、銀髮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破局: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破解老齡化社會難題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突破4800萬。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全面實施顯得尤爲關鍵。該制度通過構建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共擔”的保障機制,爲失能老人提供長期護理服務的經濟保障,有效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一制度的落地,不僅填補了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空白,更爲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泰康作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早在制度試點階段就深度參與其中。泰康將大健康戰略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深度融合,通過“保險+服務+大數據”模式,在精細化經辦、維護基金安全、帶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積極作爲,爲制度的全面推廣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參考。

實踐:回看來時路,推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北京:照護管理師傳遞照護溫度

人口老齡化浪潮與民生保障改革在石景山碰撞,石景山區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五週年,累計服務5600餘名失能人員,支付待遇超1.2億元,培育了一批年輕的“銀髮守護者”。

“您聽,這是《前門情思大碗茶》……”在古城街道王奶奶家,照護管理師高丹正在播放音樂。面對腦梗失能的八旬老人,評估後,照護管理師制定了“護理服務+康復訓練+情感陪伴”的個性化護理方案,指導護理服務機構制定護理計劃,並定期指導機構的護理員開展護理服務,還手把手指導家屬使用“泰照護”APP,隨時瞭解服務進展和政策動態。通過持續培訓、動態考覈和專業序列晉升,泰康在石景山組建了一支素質優良、業務紮實的照護管理師專業隊伍。這支隊伍已構建起覆蓋全流程的專業服務能力,她們熟悉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和經辦流程;熟練掌握所轄地區失能評估量表的使用和信息採集要求,能夠獨立或配合評估專家完成失能評估信息採集工作;擁有護理學專業背景的他們,根據失能人員評估結果,爲失能人員制定個性化、差異化、適宜適度的照護服務計劃;熟練掌握護理服務標準和操作規範,指導家屬和護理服務人員開展服務的專業技能,定期通過電話、視頻、上門等多種方式開展照護服務指導。定期上門開展服務滿意度回訪,及時收集失能人員及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在評估表與護理牀之間,在政策文件與體溫計之間,這羣“年輕的照護管理師”用專業構築起“政策-服務-情感”三重保障網:在生存覈驗時發現獨居老人冰箱過期食品,順手貼上分類標籤;在滿意度調查中聽出家屬隱憂,主動協調心理疏導。當政策溫度遇見專業服務,那些被歲月侵蝕的生命正重獲尊嚴。

荊門:築牢長護險評估入口關

2016年,荊門市成爲長護險制度試點首批國家城市之一。荊門市以“荊楚門戶”的擔當率先構建政社協同機制。通過《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試行)》的實施,將長護險納入“一號民生工程”,形成了覆蓋242萬城鄉居民的保障網,守護失能老人的生命尊嚴。

失能等級評估是享受長護險待遇的入口。2024年9月9日,荊門市醫保局出臺《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機構定點管理實施細則》及《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實施細則》,建立了第三方評估機制。荊門市長護承辦方泰康在2024年10月17日上線了“失能等級評估系統”,着力破解農村地區失能評估等待時間長、人工派單效率低、主觀因素干擾三大難題。

“住在山坳裡的林場,原以爲評估要等十幾天。”鍾祥市盤石嶺林場87歲中風臥牀的陳婆婆家屬表示,曾擔憂評估延遲,卻在申請次日迎來上門評估。系統通過評估任務推送、評估時效提醒、紅單預警等方式,爲高齡老人開通評估綠色通道,縮短評估等待期。

面向定點評估機構,評估系統的線上搶單大廳可以保證公平搶單和參保人員個人信息安全。第三方評估機構搶單時,參保人關鍵信息均脫敏,僅顯示參保區縣、任務編號、姓氏。第三方評估機構搶單成功後,方解鎖完整信息,從源頭杜絕“選擇性接單”,確保評估過程的公正透明。雙軌調度提升服務效率,每週五16:00 定時發佈常規評估任務,逾期未接訂單由系統智能分配;同時,爲特殊人羣建立臨時派單選項,對於植物人及80週歲以上老人,可緊急發佈評估任務,確保特殊人羣及時享受待遇。智能匹配確保客觀公正,系統根據評估專家排班檔期,通過後臺算法隨機匹配評估專家,遵守雙盲原則,消除評估專家的主觀偏見和參保人員的期望效應,提高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可靠性。

福州:專業化、規範化提升經辦服務效率

2021年6月,福州市積極響應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的戰略部署,率先啓動長護險試點工作,成爲全國第二批、全省唯一的試點城市。在這片涌動着改革基因的熱土上,泰康長護團隊以“團隊專業化、流程標準化、管理指標化、服務協同化”鍛造服務標杆。

團隊專業化:採用“3+1+1”模式,注重內部培訓,更強調在實踐中學習,確保團隊成員能夠緊跟政策步伐,精準把握服務要點。

流程標準化:根據醫保管理要求,建立了內部14項標準化操作手冊,在關鍵環節設置了對應質控節點,推行“雙盲交叉檢查”,實現全鏈條經辦服務標準化。

管理指標化:工作效率數字化,通過常態化數據監控、動態通報,提升團隊整體效能,爲承辦服務優化及作業風控提供管理思路。截至2024年12月,泰康長護團隊已完成受理評估流程、入戶回訪、前置調查、檔案管理等版塊的流程優化,承辦服務滿意度達100%,申請受理及評估時效提升至100%。

服務協同化:加強機構監督及指導,保證護理服務的規範統一,同時積極推動服務網點與護理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緊密合作,整合資源,構建起“健康科普+文化惠民+精準觸達”三維宣傳體系。

南京:監管與服務並重 護航長護險高質量發展

在南京玄武區某護理服務站,負責人王女士向長護險質量巡查員展示整改後的服務打卡記錄。系統定位+人臉識別雙重覈驗,服務軌跡清晰可查,“多虧你們揪出打卡漏洞,現在我們的服務流程更規範了!”南京市玄武區與泰康團隊合作構建的 “信息化篩查+專業化覈查+規範化提升”三位一體監管方式,正爲廣大參保人築牢養老保障防線。

信息化篩查:長護險信息系統打造智能審覈模塊,系統內置多項動態監測指標,智能識別“服務時間異常”“跨區異常打卡”等高頻風險場景,全市實現線上智能審覈日均篩查近20000條服務數據,全年穿透式稽覈覆蓋100%定點服務機構。

專業化覈查:長護險經辦服務團隊成員55%以上擁有醫學專業背景,通過系統記錄動態分析鎖定疑點,精準實施上門覈查。2024年累計線上攔截風險服務452例,對疑似問題100%實施線下覈查,全年累計完成 1600餘例上門實地查驗,形成“系統預警-專業研判-現場覈驗”的完整監管鏈條。

規範化提升:嚴監管更要促提升。通過覈查發現服務機構內部管理漏洞,有針對性地提升服務機構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針對部分機構護理技能薄弱問題,泰康溢彩公益基金邀請了臨牀醫學、護理、康復等資深培訓老師,“手把手”帶動護理機構提升專業護理技能水平,將泰康自身在照護護理方面的經驗向長護定點機構賦能。“以前總怕檢查,現在盼着來‘把脈開方’。”某護理機構玄武區站長表示。這種“覈查-整改-培訓-提質”閉環機制,推動玄武區機構服務達標率不斷提升,2024年共收到羣衆表揚信及錦旗204次。

杭州:智慧照亮失能家庭的新希望

在杭州錢塘區新灣街道,童奶奶一家曾深陷“雙失能”困境:87歲的她全身癱瘓,93歲的老伴阿爾茲海默病反覆發作,兩個女兒在病痛與照護中幾近崩潰。今年初春,正當全家爲照顧難題發愁時,長護政策送到家,指導他們通過“浙裡辦”APP的“浙里長護在線”提交申請。從上傳電子申請材料到智能自評失能等級、簽署承諾書,全程僅用18分鐘。評估通過後,專業護理團隊便帶着智能護理包上門服務,衛星定位系統實時記錄服務時長,護理過程全程可追溯。

作爲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杭州市自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以來,通過數字化改革構建“全流程線上辦、全場景智慧管”服務體系,率先實現浙江省智慧醫保平臺長護模塊 100% 全流程接入。數據顯示,制度實施首月線上辦理率近 100%,經辦服務效率提升超 60%,形成了社會保險“第六險”落地的杭州模式。

浙江省智慧醫保平臺長護險經辦核心系統建設,涵蓋待遇申請、智能評估、費用結算全流程。開發“浙里長護在線”移動端,實現參保人、評估員多角色便捷操作。參保羣衆可在線完成申請材料上傳、失能等級智能初評等多項核心業務,真正實現“指尖辦”“零跑腿”。

針對護理機構,錢塘區構建實時服務質量品控系統,支持護理服務透明化、標準化。同時,委託泰康牽頭制定省平臺經辦規範、機構准入標準及協議模板;通過 15 輪精準培訓實現跨區域業務協同,加速全省長護險一體化進程。構建“技術築基+服務賦能”雙輪驅動模式。未來,杭州長護將持續升級,讓更多家庭享受 “指尖觸達、服務入家” 的智慧照護。

寧波:助力深化試點 “三化協同”

大年初三上午,在外地工作返鄉過年的陳女士前往探視祖父時,目睹了溫馨場景:身着職業裝的護理員“小李”正以嫺熟手法爲老人進行康復訓練。“小李”是寧波長護護理員羣體的一個縮影,寧波長護全力做到春節長護服務“不打烊、不斷檔”,讓重度失能人員過上一個乾淨清爽的春節,守護失能人員家庭的闔家團圓。

寧波是全國首批長護險試點城市,七年來構建了具有示範意義的“寧波模式”,着力推進長護險作爲獨立社會保障體系的“第六險”建設,最終形成了具有“全域化、專業化、數字化”特點的寧波長護險制度體系。同時,泰康輔助寧波醫保局構建了健康可持續的“政府主導-商業經辦-市場運營”的社商合作機制。

全域化:寧波結合當地市場實際,形成了寧波長護險創新特色。一是網格化的護理服務資源配置;二是護理機構初篩的流程設計;三是市場化的服務定價和服務管理。實現人羣全覆蓋、城鄉無差別,確保護理服務實現無死角全覆蓋。

專業化:發揮第三方機構資源優勢,帶動產業發展。一是以市場化的手段積極引進專業居家服務機構和培育轄區內服務機構 85 家,確保服務供給;二是建立協議化管理的服務監管制度,確保服務質量;三是協同同業公司的經辦資源,建立標準統一、相互協同的經辦服務體系。

數字化:以“一庫三平臺,四個APP”爲框架的“甬有長護”信息系統,通過“一個數據庫”連接省智慧醫保平臺;通過 “經辦、服務、評估三個平臺”實現相關數據的互相串聯;通過“參保人、護理人員、評估人員、稽覈人員四個APP”,爲不同角色人員提供便捷的服務,使“甬有長護”信息系統貫穿經辦全流程。

展望:初心不改,共築銀髮經濟發展新未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對老齡化社會和長壽時代的加速到來,泰康將繼續以“商業向善”之力踐行社會責任,專業服務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推進豐富的商業補充健康險、護理險的發展,依託“保險+醫養”的獨特優勢,參與多層次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多元化養老護理服務,以專業守護生命尊嚴,以責任踐行企業擔當,爲養老產業、銀髮經濟發展貢獻專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