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程作業:教師與學生髮展的雙向奔赴
長程作業以任務爲目標,以問題爲驅動,以實踐爲載體,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促進知識的貫通、思維的提升、能力的遷移、德行的養成
教師在一趟趟的長程作業旅行中慢慢省悟、提升、涅槃,對作業的理解力、設計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成爲課程的創生者、深度的理解者、有力的實施者、新課改的獲益者
南京市曉莊小學教師團隊立足學生成長週期長的特點研發長程作業,深研作業本質、重新認識作業功能、重塑作業樣態,實現了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與教師幸福發展的雙向奔赴。
破題:重新定義作業
教師對作業的認知常常窄化爲課後的鞏固練習,導致佈置給學生的作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功能虛化、成效較低。“雙減”政策明確要求: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面對現實困惑和“雙減”要求,我們開始反思作業的本質與功能究竟是什麼,並由此提出了“長程作業”這一全新概念。
長程作業是指完成周期長、學程長、內容綜合、理解程度深、方式靈活的一種實踐性作業,具有實踐性、綜合性、沉浸性和創造性的特徵。它以任務爲目標,以問題爲驅動,以實踐爲載體,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促進知識的貫通、思維的提升、能力的遷移、德行的養成,提升學生學習的效能感。
同時,長程作業也在賦能教師的專業成長,給教師帶來挑戰與機遇。教師在一趟趟的長程作業旅行中慢慢省悟、提升、涅槃,對作業的理解力、設計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成爲課程的創生者、深度的理解者、有力的實施者、新課改的獲益者,逐漸成爲高質量辦學的貢獻者和幸福收穫者。
破壁:深度理解課程
教師對課程的領導力底座是理解力。理解力包括教學理解、學生理解、學科理解和社會理解,是課程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的前提。新課程方案提出,要強化學科實踐,探索大單元教學,落實因材施教。曉莊小學教師團隊以長程作業爲抓手,把對課程的理解轉化爲教學行動,在實踐中不斷思辨總結,形成了長程作業的三種樣態。
一是單元串聯式實踐作業。即把單元內容看成一個學習整體,在清晰的學習目標統領下對單元作業進行系統規劃,將零散的內容聚合轉化爲主題性、情境性、綜合性實踐活動。
例如,統編教材六上第二單元是一組紅色主題課文,教師在設計長程作業的時候,確定主題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具體分爲“品讀課文,悟英雄形象”“口語交際,開展故事演講會”“習作表達,撰寫英雄影片觀後感”三個活動板塊,打破讀、說、寫的邊界,實現課與課、課內與課外的融通。
二是項目式實踐作業。即把學科知識與真實的生活情境有機結合生成開放式問題,學生圍繞問題自主探究,經歷“明確目標—設計方案—實施操作—展示結果—反思總結”的過程,培養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精神,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例如,五(5)班學生針對各類商品打折的現象,以“促銷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爲主題分成了4個小組,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上網蒐集、仔細計算等方式開展了爲期3周的項目研究。這樣的作業讓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三是跨學科實踐作業。即圍繞一個主題,整合多個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方法解決一個真實問題,從而創造出新的理解。這種作業讓學生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拓展了思維的邊界,從整體的、聯繫的、多元的視角審視、分析、解決問題,由此拓展學生思維邊界,不斷形成跨學科結構化認知。
例如,教師研製了“舌尖上的麥芽糖”跨學科作業:科學教師帶領學生培植麥芽,勞動教師帶領學生製作麥芽糖,數學教師利用麥芽糖教會學生認識單位“克”,體育教師結合營養知識上一節“糖與健康”的體育課,語文教師組織學生寫《甜蜜的分享會》作文。五位教師通力合作,幫助學生完成了跨學科的全程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合作:加速團隊成長
長程作業作爲一個研究項目,需要團隊支持與合作,這也爲團隊成長帶來了全新活力,成爲提升教研團隊凝聚力、執行力和戰鬥力的催化劑,具體表現爲以下三點:
一是共同打造長程作業的品質。長程作業具有長期性、綜合性、複雜性與創新性特點,各科教師教研團隊需要齊心協力、攜手共研、攻克難題,讓學生在搭建作品的同時掌握相關知識,既拓寬教學視野,又豐富教學內容,在跨學科整合中提升作業的科學性、實用性、美觀性等。
二是共同關注長程作業的學情。在長程作業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表現。團隊要定期召開教學反思會,針對長程作業指導過程中觀察到的學生學習難點、興趣點以及小組協作等進行問題交流和經驗分享,這爲團隊提供了適切的反思機會。
三是共同開發長程作業的資源。這是由長程作業的開放性和拓展性決定的。例如,學生完成“南京小吃知多少”長程作業時,語文教師負責帶領學生實地考察,信息技術教師負責蒐集整合網絡資源,美術教師帶領學生畫南京小吃的分佈圖,勞動教師領着學生嘗試做小吃、品嚐風味。通過一項作業,他們搭建了一個教學資源庫,爲後期和他人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在長程作業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視野不斷拓展,課程領導能力、成長感不斷增強,而學生的全方位成長反過來又不斷驗證着教師行動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師的價值感。
(作者系江蘇省南京市曉莊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10日 第03版
作者:金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