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高原期恐拖到8月 疾管署曝「1情況」先別餵母乳
腸病毒襲新生兒,高峰期恐延至8月,疾管署曝「1情況」先別餵母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年腸病毒集中發生在新生嬰兒,迄今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累計有6例,其中5例死亡,全數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惹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一波新生兒腸病毒流行,約6月中達到最高點,目前正在高原期,且可能延後到8月纔會脫離流行。疾管署也修訂「新生兒腸病毒醫療處置建議」,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
疾管署公佈,上週無新增腸病毒重症或死亡病例,但上週二公佈的北部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型別檢驗結果出爐,確定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喪命。
疾管署提醒,新生兒腸病毒處於高原期,恐一路流行到8月纔有望脫離。(鄭鬱蓁攝)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6772人次,與前一週的6877人次相當。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仍以伊科病毒11型爲多,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有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6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8例及克沙奇B5型1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爲近6年同期最高;另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6例,其中5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
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很反常,多侵襲新生兒,且伊科病毒11型站上主流型別首位,不過觀察新生兒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就診人次,六月中6月15日~21日,就診人次就已經到達最高點,之後就略爲下降。
羅一鈞表示,目前七月評估都是流行高原期,新生兒仍受到威脅,不排除延後到八月纔會往下降。因應近期腸病毒疫情,經綜整國內外文獻,並邀集專家廣泛討論及參考專業醫學會建議,正式完成「新生兒腸病毒臨牀處置建議」修訂,已於7月2日函文周知。
其中較引發關注的是母乳哺餵建議。羅一鈞強調,疾管署並不是反對哺餵母乳,只是兒科醫師有提出擔憂,有少數病例報告在母乳中檢出腸病毒,但是否爲確切的感染途徑,醫界尚無定論,還言之過早,但爲了避免風險,疾管署仍經諮詢專家之後,修訂相關的建議。
羅一鈞說,新的建議是,針對新生兒、未滿3個月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早期破水等)的嬰兒,授乳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建議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過程中並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