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市值的新高,是朱華榮帶着贏回來的
不出意外,長安汽車在宣佈第一個入股華爲車BU後,迎來了市值的新高。
11月28日,長安汽車在前一日漲停後,再次收穫大漲,刷新個股歷史天量交易,報收21.48元/股,漲幅9.82%,市值達到2131億元,達到了歷史最新高。
這是長安汽車開放擁抱的勝利,也是長安汽車不斷進取的勝利,從穿透君的視角來看,這一切和長安汽車目前的董事長朱華榮的身先士卒和振臂高呼,密不可分。
這裡加一句,沒收廣告費,純第三方觀察。
11月27日,就在25日和華爲在深圳簽約之後,朱華榮又馬不停蹄的出現在了泰國曼谷。而這一次,是出席長安汽車品牌東南亞發佈會的現場,並讓穿透君比較意外的是,朱華榮還是全英文現場發表演講。
作爲一個1965年出生,80年代北理工車輛工程系畢業的理科生,目前已經58歲,按照60歲退休的話,就只有兩年時間的央企掌舵人,還能夠有這種精氣神,在一線爲企業拼搏,非常難得。
用全英文,這裡也可能是穿透君的偏見,較爲老一輩的領導可能英文水平不會那麼高,不過也能反向證明其爲了這次發佈會,還提前進行了英文稿件的熟悉備稿。這對於很多領導人來說,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從現場的發言來看,穿透君比較傾向於朱華榮是認真備稿的,大家可以看看視頻。
發佈會前,朱華榮還陪同了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長普坦,體驗了DEEPAL S07(深藍S7右舵版),並在車上詳細詢問了產品性能等。
長安汽車的出海戰略也是在朱華榮的力推之下,迎來的大發展和新高潮。
長安汽車稱,經過3年多精心籌備,調研1萬餘泰國消費者,長安汽車成立東南亞事業部,同時還設立長安汽車東南亞、長安泰國銷售、長安泰國零部件三家本地公司和本地化運營團隊,泰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也已動工建設,以期通過“本地化”運營,快速融入泰國,實現從品牌建立,到研、產、供、銷、服一體化的全體系出海,重新定義中國汽車品牌出海新標準。
長安汽車將投資200億泰銖,在羅勇府建立一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總規模20萬輛/年,一期將投入100億泰銖,產能爲10萬輛/年,目前基地已經動工奠基,計劃於2025年一季度投產,出口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和南非等右舵產品市場,輻射全球右舵市場。
在品牌及產品方面,長安汽車將全面導入DEEPAL(深藍汽車)、AVATR(阿維塔)、NEVO(長安啓源)三大數智化產品品牌。到2030年投放15款全新新能源產品,推動智能駕駛普及化,助力泰國30@30(三零三零)政策。
作爲傳統的六大汽車集團來說,長安汽車近年來的電動化智能化步伐是有目共睹的,更是遠超其他集團的。
長安汽車的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與華爲等的深度合作,也迎來了成果。
長安汽車今年10月銷量爲241,028輛,自主品牌海外10月銷量23032輛,同比增長38.4%。
不過,這個數字距離年初確定的280萬輛還有一定距離,未來兩個月售出超68萬輛汽車即可達成目標,平均下來一個月34萬輛,挑戰性依然很大。
這也是朱華榮敢說的體現,這在傳統央企領導裡也屬於極爲罕見的。
早在前幾年,朱華榮就曾在表示,未來中國有大批車企消亡,未來5年中國品牌只能存活5—10個,更揚言長安汽車如果不轉型,也將同樣如此。
敢於喊出高銷量目標,敢於在多個場合爲長安汽車親自站臺和發言,敢於支持長安汽車多品牌的汽車戰略,敢於支持長安汽車超前的產品設計,朱華榮的底氣是什麼?
這或許來自於對於長安汽車的知根知底。
朱華榮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長安了。
在1986年從北理工車輛工程系畢業後,朱華榮就來到了長安,從技術員到研究所,從總工程師到副總經理,從2014年開始,朱華榮就已經擔任了長安汽車總裁,對長安汽車,既有技術積累,也有管理經驗。
在他的帶領下,長安先後在中國、意大利、日本、美國、英國建立了全球化的研發體系,使長安成爲中國第一個在海外建立研發基地的汽車企業,併成功探索出了一條“以我爲主、自主創新”具有長安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定義爲“長安模式”。
長安汽車的市值新高,是市場的認可,是消費者的認可,更需要掌舵者持續遠見,不斷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