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貨物稅條例修正案3讀通過 智慧移動協會、業界憂心發話

SMAT提出的「電動機車333政策」早已是產業共識,呼籲政府即時評估《貨物稅條例》修正對延宕油電轉型的長期隱憂、正視電動機車產業生存挑戰。

臺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指出,連審計部近期公佈的113年決算報告均直接點出,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成效不彰,不僅多項預算執行率偏低,電動機車銷售佔比更多年停滯不前。對比政府一面高喊2040電動機車市售比100%,一面反手調降燃油機車貨物稅,且缺乏對購買電動機車相應配套作爲,引發基層車行高度反彈。

SMAT表示,產業界都能理解調整貨物稅是因應關稅談判的必要措施,但若缺乏對電動機車產業的配套支持作爲,恐導致市場走回頭路,讓多年來的電動化推廣努力付諸流水。SMAT基於長期對市場狀況的觀察、傾聽基層業者心聲並與產業界對話,提出的「電動機車333政策」早已是產業共識,包括經濟部提供機車行銷售電動機車獎勵金3000元、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補助3000元,以及交通部補助使用者電池資費每月300元。

因此SMAT呼籲政府即時評估《貨物稅條例》修正對延宕油電轉型的長期隱憂、正視電動機車產業生存挑戰,並儘速補強配套,避免電動化政策淪於空談,也避免近年來最響應政府政策、積極轉型的電動機車行,因缺乏政策支持而被迫關門倒閉。

新北市機車公會三蘆分會會長洪宗寶表示,早年只賣油車,政府喊出運具電動化時,第一時間就響應,選擇支持政府,現在轉型爲「油電皆賣、油電兼修」,但電車補助逐年縮水,如今新購燃油機車都能降稅,環境部卻不願意對民衆新購電動機車提供補助,使得低價油車獲得車主相對青睞。

嘉義市機車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陳慶全也認爲,電動機車努力耕耘多年,但政府幫新購油車降稅,竟然沒有規畫配套方案來平衡市場。產發署其實可以運用原本的計劃與預算,增加對基層車行提供「電動機車銷售獎勵金」,達成多贏的效果。第一是重新宣示政府支持淨零碳排電動運具的決心、第二是讓苦等甘霖的機車行業者得到活水、第三可以避免產發署因預算執行不力而被審計部檢討、最後還可以挽救整體電動機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