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工研院辦長照論壇 聚焦無接觸AI照護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儁勳表示,臺灣醫院護病比目前高達1:25,照護人力不足導致部分病牀被迫關閉。傳統照護模式仰賴人力,卻難以即時掌握病況,且疫後對非接觸式技術需求攀升、高齡患者不易配合穿戴裝置。

朱儁勳指出,「AI輔助、無接觸照護」成爲長照必然方向,並強調AI感測技術的價值,在於補位而非取代,能協助第一線照護人員即時掌握高齡者狀態,減少通報延遲與感染風險,同時維護隱私與尊嚴,爲未來高齡社會建立更有韌性的照護體系。

工研院在論壇中展示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研發的「類病房AI照護系統」,結合熱影像與毫米波感測技術,並導入全臺7縣市11處場域,包括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及多家住宿機構、日照中心與獨居個案,累積超過100牀、70萬小時的驗證數據。

論壇也邀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護理科主任朱怡蓁、工研院感測系統中心研發經理李家昶、澄風科技總經理蘇裕翔、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所長莊承鑫、吾老莊住宿長照機構董事長邱秋華等專家,探討科技如何深化人本關懷,推動智慧健康新未來。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爲研發方向,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

其中,在「健康樂活」領域,工研院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如藉由參加大型生技展會,展現創新技術成果,創造更多產業合作機會,帶動臺灣生醫產業轉型升級,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