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險公會前理事長李鬆季 當百年產險風暴定錨者
前產險公會理事長李鬆季。圖/本報資料照片
8月1日卸任的產險公會前理事長李鬆季,回顧過去六年領導產險業的歷程,用「無私、堅毅、專業」三句格言,爲這段歲月下了註解。經歷防疫保單引發的百年一遇產險風暴,他直言,這是整個產業最深刻的一堂課─面對新興風險商品,產險業必須擺脫市佔率與通路壓力的捆綁,迴歸專業、理性評估風險,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回顧防疫保單初期的決策,李鬆季坦言,當時部分業者因爲「其他人都在做」盲目跟進,放鬆承保條件、殺價競爭,結果釀成巨大損失。李鬆季引用巴菲特的名言,「在商業世界中,最危險的幾個字就是:別人都是這麼做!」他更提醒產險業界高層,未來看到同業有熱賣商品(特別是新興風險的商品)時,必須先思考風險管理,非只看眼前市佔率;不是屈從於市佔率考量或通路壓力,加入殺價競爭或放鬆承保條件,是不智的。
擔任理事長六年,李鬆季說,他始終以公正、透明、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的方式,帶領常務理監事會、理事會面對各種議題,透過這樣的溝通方式,即使應對防疫保單風暴,每個月面對300億的鉅額賠款壓力時,各產險會員公司高層或其金控更高層,都平等參與討論或充分得悉討論過程及結論。
嚴格來說,或許每次討論結果不能盡如各會員公司之意,但彼此的互信互賴還是良好的,否則,不可能度過防疫保單這麼大的危機。
李鬆季坦言,產險業三大利害關係人是「客戶、會員公司、主管機關」。六年來,他與金管會、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互動愉快,就是秉持「依法、依約、以情」的溝通原則;「理事長來來去去是常態,但如何依法、依照保單條款,維繫住客戶(社會大衆)對產險業的信賴,讓產險業可以永續繁榮發展,是首要考量。」李鬆季說。
談及未來產險業挑戰,李鬆季直指氣候變遷、地震巨災、資安風險,都是產險業者面臨的重要挑戰,他呼籲新任理事長能善用常務理監事會、理事會,一定會有足夠智慧,帶領業者克服層出不窮的挑戰,開創新局。
李鬆季回顧這六年公共服務生涯,除了擔任產險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保險學會理事長外,也代理了金融總會理事長一年兩個月、擔任住宅地震保險基金董事長兩年四個月、代理保險發展中心董事長兩個月,獲得了前金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頒贈「一等金融專業獎章」,並從行政院陳建仁院長手中獲頒「保險終身成就獎」。
「雖然六年很疲累,但也很知足。」李鬆季說,這六年來最大的收穫,就是重新認識自己」一個在面臨長達一年的重大產業危機之下,每天如何應對空前壓力,協調各方利害關係人,妥善走出危機的自己。卸下產險公會理事長之後,他開心且期待,2026年跟家人及好友一起到西班牙的「朝聖之路」去徒步苦行一段時間。李鬆季說,要忘掉先前這一切,好好跟自己對話一番(A tour of“touring myself”)再重新開始剩下的人生。
對於產險理事長六年任期,他最後以三個字總結:「無私、堅毅、專業」,「卸任的人很快會被淡忘,但如果這些價值能留在產險業,就足夠了。」他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