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ChatGPT決定戒鹽! 美60歲男「狂吃溴化鈉」中毒罹罕病

▲AI技術在缺乏醫療判斷力下,可能導致本可避免的健康風險。(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人工智慧工具雖然方便,卻可能暗藏健康風險。美國一名60歲男子在網路上閱讀食鹽(氯化鈉,sodium chloride)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後,向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諮詢是否可以戒鹽,結果誤信建議,連續3個月改吃溴化鈉(sodium bromide),導致罹患罕見的溴中毒,最後被送往精神病房住院治療長達3周。

根據《衛報》報導,這起案例刊登於8月初出版的《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由華盛頓大學3名醫師共同撰寫。內容指出,這名男子在無任何精神病史的情況下,到院時聲稱鄰居可能在毒害他,且對醫院提供的飲用水充滿戒心,堅持自己喝家中蒸餾水,展現明顯的偏執與妄想症狀。

醫師在進一步追查後,發現男子有多項飲食限制,雖然明顯脫水卻不願喝水,且情緒激動、言談混亂,甚至在住院24小時內試圖逃離,最終因嚴重失能被依法送往精神病房觀察治療。

▲男子查閱食鹽副作用資料後,便試圖進行「戒鹽」實驗。(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待男子狀況穩定後,他向醫師坦承,自己在查閱食鹽副作用資料後,便試圖進行「戒鹽」實驗,爲此特地向ChatGPT查詢替代品,結果看到AI回答「氯化物可以被溴化物取代(雖然多用於清潔用途)」,他竟將此解讀爲可食用資訊,自行服用溴化鈉長達3個月。

雖然醫師無法取得該男子與ChatGPT的完整對話紀錄,但他們自行用ChatGPT 3.5詢問「氯化物可以用什麼取代」時,得到的答案同樣提及溴化物,卻未附上任何明確的健康風險警告,也沒有釐清使用動機。報告直言,「這與我們認爲醫療專業人士應有的做法相去甚遠。」

根據報告,溴中毒(bromism)在20世紀初相當常見,因當時許多非處方藥物與鎮靜劑皆含有溴成分,據信當年近10%的精神病住院病例與此有關。雖然這類情況在現代已極爲罕見,但由於「網路上購買含溴化物的產品變得更容易」,導致近年類似病例又開始出現。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也指出,溴化鹽如今只被用於貓狗的抗癲癇藥物,並不適合人類食用。

報告作者呼籲,醫療專業人員在問診時,應納入AI資訊來源的考量,因爲像ChatGPT這樣的工具,雖然具有一定知識基礎,卻可能回覆去脈絡化或錯誤的資訊。同時,也凸顯出AI技術在缺乏醫療判斷力下,可能導致本可避免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