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穩如磐石的美國資產正在崩塌 標誌着全球金融秩序的根本轉變
▲近年來的政策變動與國際格局轉折,使美元神話逐步破裂,美國資產不再無可挑戰,甚至顯示出不安全與不穩定的徵兆。(圖/翻攝自網路)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在全球金融史上,美國國債與美元計價資產曾是最被信任的「零風險」投資標的。它們流動性高、價值穩定,即使在全球經濟風暴中,美元仍常成爲各國資金避險的最終選擇。然而,近年來的政策變動與國際格局轉折,使這一神話逐步破裂。美國資產不再無可挑戰,甚至顯示出不安全與不穩定的徵兆,這將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秩序。
美元光環 逐漸黯淡
美元長期以來享有「超額特權」。其國際地位遠超過美國在全球貿易與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投資者將美元視爲最可靠的保險,因爲無論交易金額大小,都能迅速轉換爲現金,且不必擔心支付遭拒。這種穩定性降低了全球企業的營運風險,使美元成爲世界經濟運行的核心。
然而,美元走勢近來出現異常。過去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時,美元往往同步走強,反映出投資者信心。但自某些重大政策宣佈後,兩者竟出現逆向關係。利率上升時美元反而走弱,顯示資金正流出美國,而非涌入避險。美元逐漸與其他一般貨幣一樣,失去了過往「逆境更強」的特殊地位。
這一轉變透露出深層的信任危機。全球投資者開始懷疑,美國是否仍能提供那份過往獨有的穩定性。當這份信心動搖時,美元的霸權也隨之受挑戰。
政策不確定性 加劇市場動盪
影響美元信用的,不僅是經濟基本面,更在於美國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近年多次政策突襲,使市場措手不及。從貿易關稅的突然宣佈,到龐大財政支出方案,再到海外軍事行動,每一次都立刻引發美元下跌與利率上升的反應。
這種現象與歷史經驗背道而馳。以往當美國施行關稅政策時,美元通常隨之升值,因爲資金認爲美國市場能承受衝擊。但如今投資者不再買單,反而將此視爲風險來源。這表明美國的政策不再被看作穩定環境,而是市場震盪的催化劑。
當政策走向變得難以預測,資金便趨向尋找其他出路。美元與美債過去所承載的信任,被逐步侵蝕,這對美國本身的融資環境形成壓力。
▼影響美元信用的,不僅是經濟基本面,更在於美國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盟友的信任裂縫
美元霸權得以長存,不只是因爲美國經濟實力,更仰賴廣泛的同盟體系。然而,美國對傳統盟友的態度逐漸轉爲敵意與不確定,這使美元信用蒙上陰影。當外國投資人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可能隨時遭受制裁,即使是與美國友好的國家,也不得不考慮替代方案。
歐洲正是明顯的例子。隨着國防開支增加,歐元債市規模擴大,流動性提升。對烏克蘭、巴爾幹半島甚至中東與北非地區而言,以歐元計價的貿易與投資,能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也能減輕因政策多變帶來的風險。這種結構轉變雖不足以立即取代美元,但已經動搖了美國長期以來「獨一無二」的角色。
盟友失去信任的後果,是美國無法再以低利率籌資。因爲當市場懷疑美國會隨意動用制裁工具,資金的風險溢價便必然上升。美元信用的根基,正因此逐步鬆動。
全球資金 尋找替代避風港
隨着美國資產吸引力下降,全球投資者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然而,這些選擇並非完美。部分資金涌向黃金、木材等傳統避險資產,也有資金投入加密貨幣。但這些市場缺乏足夠深度與流動性,無法承受巨量資金長期停駐。結果是,價格可能短期暴漲,卻也更容易引發週期性崩盤。
另一些國家選擇推動本國金融市場發展,強迫金融機構購買本國債務,這便是所謂的「金融壓抑」。雖能確保政府籌資,但代價是降低儲戶回報,甚至等同變相徵稅。長遠來看,這將壓縮私人投資與創新空間,使經濟更缺乏韌性。
資金在尋找安全港的同時,也導致全球金融格局分化。過去由美元集中承擔的保險角色,如今被拆散到多個市場,但這些市場並無法提供同等的效率與保障。
自我保險的昂貴代價
美元資產的不可靠,迫使各國與企業必須自行建立保護機制。他們需要積累更多儲備,爲可能的美元義務支付作準備。這種「自我保險」雖能減少突發危機的衝擊,但也意味着更多資金被閒置,無法投入生產性投資。
在此情況下,跨境投資與全球合作將被迫收縮。企業在海外的佈局受到限制,政府對基礎建設與創新的投入也將減少。這不僅降低了全球生產力成長,還縮小了消費者的選擇與福祉。長遠來看,這種局面會造成一個「雙輸」世界,美國失去廉價資金來源,其他國家也失去穩定保險機制。
對新興市場而言,情況尤其嚴峻。他們往往最依賴美元提供的穩定,如今卻被迫單打獨鬥,在風險上升的時代裡承擔更大的壓力。
大陸的特殊位置
在美國政策震盪下,中國大陸的處境相對特殊。多年來,大陸已逐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無論在出口市場、科技發展還是資金來源方面,都嘗試推動自主化。當美國退出「全球保險人」角色時,大陸反而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然而,問題在於國際社會是否願意將大陸視爲新的保險替代者。若外界認爲其制度不透明或存在更大的政治風險,那麼即便大陸具備條件,也難以完全接手美元留下的空缺。換言之,大陸可能減少自身依賴,但未必能成爲全球新的核心。
這意味着,世界經濟將進入更分散的局面,而不是由單一貨幣與單一市場提供保險。對所有國家而言,這都是不確定性與成本的增加。
結語
美國資產不再被視爲零風險,標誌着全球金融秩序的一次根本轉變。美元霸權的穩固地位遭到侵蝕,投資者不得不轉向替代資產,但這些選項缺乏同等的流動性與安全性。結果是,全球經濟變得更分散、更昂貴,且更不穩定。
這場轉變是一個雙輸局面。美國失去了廉價融資與國際信任,盟友與新興市場則失去了最重要的金融保險。未來的世界或許能建立新的金融架構,但成本遠高於過去,效果卻難以匹敵美元霸權時代。
這是一場無法逆轉的重組,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的走向。
▼美國資產不再被視爲零風險,標誌着全球金融秩序的一次根本轉變。(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