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捷運通勤良伴 免費報紙Upaper、爽報相繼走入歷史

第一份捷運報Upaper昨天正式創刊,在各捷運站提供民衆免費索取,許多民衆佇足閱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7/03/26 曾學仁攝影)

隨着臺北捷運路網成形,2001年左右在捷運站周邊出現免費發送的報紙,包括「臺北捷運報Upaper」、「中晚捷運報」、「爽報」、「風報」等,逐漸培養通勤族在捷運上的閱報習慣。

這些捷運報的共同特色是免費贈送,原因是爲了增加閱報率,擴大媒體的影響力。以日本經驗爲例,當時各大報幾乎都發行週刊,廣告營收達到總收入的七成,販售週刊的收入只佔三成左右。2004年在東京創刊的免費週刊「R25」,放置在電車月臺供乘客索取,果然在山手線地鐵上相當搶手,每期發行量60萬本,對其他雜誌造成衝擊。

【推薦閱讀】 臺灣首座捷運站是哪站?淡水線這兩站當年搶當第一 火燒車意外、壓到異物爆胎!北捷木柵線開通前命運多舛

全臺灣發行量最大的免費都會報「可樂報」,昨天起在臺北各捷運站及各大商圈推出「搶鮮版」,強調快速與便利的可樂報以「創意、實用、感性」爲三大特色,開發出報紙的種種創意與可能 ,十分受到民衆歡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11/29 唐郡威攝影)

2004年,聯合報系發行免費的「可樂報」,在臺北捷運站附近發送。2007年,聯合報系發刊「Upaper」,取代原本的「可樂報」,獲得臺北捷運公司的獨家授權,成爲第一份在各捷運站內免費贈送的報紙,每天發行18萬份。Upaper設置在捷運站內的報箱,上層的紅色格子放置當日出爐的Upaper,下層的綠色格子提供乘客將讀完的報紙隨手放入,給下一位乘客閱覽。

棒棒堂爲捷運報造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7/03/27 王忠明攝影)

當時另一份深具影響力的免費報,是2006年蘋果日報推出的「爽報」,但發送地點不限於捷運站周邊,還可在全臺的麥當勞門市索閱。

隨着智慧型手機普及,民衆養成數位閱讀的習慣,2018年臺北捷運公司陸續辦理三次站內免費捷運報的公開招商,皆無廠商前來投標,Upaper與爽報亦於同年走入歷史。

時報及爽報在捷運口外也有送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7/05/31 陳俊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