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430億市值的明星公司,破產了
2025年7月28日,一則重磅消息在3D打印行業乃至整個財經領域掀起波瀾:金屬3D打印機制造商Desktop Metal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
這家曾被譽爲“製造業顛覆者”、巔峰市值近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億元)的技術先鋒,在提交破產保護時市值已縮水至不足5000萬美元。作爲曾經在行業內熠熠生輝的明星企業,其隕落之路令人唏噓,這背後所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問題,更與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息息相關。
3D打印行業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歷了投資過熱的階段。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對製造業創新的需求增加,大量資本涌入該行業,推動了衆多企業的快速發展,Desktop Metal便是在這一浪潮中崛起的典型代表。
全球市值最高的3D打印公司
Desktop Metal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其創立有着深厚的技術和行業背景支撐。創始人團隊堪稱豪華,包括A123Systems的創始人兼Northbridge Venture Partners的前普通合夥人Ric Fulop,以及四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Ely Sachs、Chris Schuh、Yet-Ming Chiang和John Hart。
這些創始人在材料科學、機械工程等領域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他們看到了3D打印技術在金屬製造領域的巨大潛力,決心將先進的科研成果轉化爲實際的商業應用。
在成立初期,Desktop Metal專注於金屬粘合劑噴射工藝的研發。這種技術具有獨特的優勢,設備相對小巧且打印速度較快,能夠適應辦公環境等多樣化場景的需求。憑藉着創新的技術理念和強大的團隊背景,Desktop Metal於2017年推出首款量產系統Studio System,售價12萬美元,震動業界。
這一動作迅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目光。Lux Capital、NEA、KPCB等頂級風投爭相入場,谷歌旗下GV、寶馬、勞斯萊斯等產業資本加持。至2020年,公司已完成4.38億美元私募融資,估值達25億美元。
真正的資本高潮在2020年12月到來。Desktop Metal選擇通過SPAC反向上市,與Trine Acquisition Corp合併登陸紐交所。彼時SPAC熱潮洶涌,疊加“工業4.0”概念狂熱,公司估值被推至驚人的23億美元。儘管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僅1300萬美元,但上市後股價更一度飆升至34.94美元,市值逼近60億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3D打印公司。
資本市場的狂熱爲Desktop Metal蒙上耀眼金紗,卻也埋下隱患:SPAC機制對早期企業盈利能力的寬容,掩蓋了其商業化進程的脆弱性。
激進擴張
上市後的Desktop Metal開啓了激進的擴張模式。在2022-2024年間,Desktop Metal累計耗資3.7億美元進行了6起併購。
先是以3億美元收購德國的EnvisionTEC,將事業版圖進一步拓展至醫療領域,因爲EnvisionTEC在牙科行業的3D打印技術方面有着顯著優勢,其品牌在美國市場位居第二,在中國也享有較高知名度。
隨後,公司又陸續收購了美國樹脂製造商Adaptive3D、美國木屑初創公司Forust、比利時多材料粉末沉積製造商Aerosint、德國砂型和金屬粘結劑噴射廠商ExOne、意大利液壓系統製造商Aidro、英國粘合劑噴射(BJT)初創公司Meta Additive等企業。
通過這一系列從材料到工藝的頻繁收購,Desktop Metal構建起了全面的集成增材製造解決方案組合,並雄心勃勃地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增材製造2.0版,試圖在3D打印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
但激進的擴張沒有讓站穩腳跟反而拖進了深淵。從創新協同上看,其收購所獲得的專利中,經波士頓諮詢2024評估,僅32%轉化爲量產技術,這暴露出公司在技術整合上的嚴重問題。不同公司的技術體系、研發團隊和企業文化存在差異,Desktop Metal未能成功將收購來的技術進行有效融合,形成協同效應,導致“技術拼盤”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這種戰略調整的失效,使得公司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陷入了經營困境。
從財務角度來看,2021年大規模的併購行動不僅未能有效整合資源,反而加劇了公司的虧損。其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這一系列整合過程中的成本使得管理費用激增217%。
在技術研發投入方面,Desktop Metal長期維持着較高的研發費用率,根據2024年財報數據,這一比例超過40%。然而,其核心產品貢獻的毛利率卻不足15%,巨大的投入與微薄的回報之間的差距,使得公司的財務狀況逐漸惡化,資本故事與商業現實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
2021-2023年,公司累計淨虧損超10億美元。當2022年美聯儲加息刺破科技股泡沫,DM股價暴跌96%。隨着融資渠道枯竭,Desktop Metal的現金流瀕臨斷裂。2024年Q4財報顯示,其自由現金流爲-4800萬美元,僅餘現金1.1億美元,破產危機一觸即發。
由於經營業績不佳,公司股價也受到重創,2023年11月,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收到紐交所退市通知。財務狀況的不斷惡化,使得公司在市場上的信譽受損,融資難度加大,進一步加劇了資金鍊的緊張局面。
落幕時刻
面對日益嚴峻的財務困境,Desktop Metal迎來了落幕時刻。2024年4月,Desktop Metal同意被以色列3D打印企業Nano Dimension收購,收購價格爲1.793億美元。這一價格相較於Desktop Metal巔峰時的市值堪稱“骨折價”,僅爲其當年收購EnvisionTEC價格的一半左右。
收購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期間因法律糾紛導致進程波折。2024年12月,因Nano Dimension未能積極推動原定於年底完成的合併,Desktop Metal將Nano Dimension告上法庭。一週後,Nano Dimension突然解僱了本次收購的主導者,任職五年的首席執行官Yoav Stern,且未宣佈原因。最終,法院判決支持Desktop Metal的訴訟請求,促成了交易在2025年4月2日完成,交易完成後Desktop Metal從紐交所退市。
僅僅在完成收購三個多月後,2025年7月28日,Nano Dimension宣佈其子公司Desktop Metal申請破產保護。這一決定由Desktop Metal獨立董事會作出,旨在應對前管理層過往決策帶來的債務和流動性壓力。
Nano Dimension在收購後,似乎在財務上與這家陷入困境的子公司劃清界限。Nano Dimension首席執行官Ofir Baharav強調,公司需維護財務實力,抓住戰略機遇,但未明確承諾對Desktop Metal的持續支持。Desktop Metal申請破產保護後,將ExOne GmbH、EnvisionTEC GmbH、ExOne KK和AIDRO srl出售給Anzu Partners的一家附屬公司,同時促進公司剩餘資產在法院監督下的有序處置。
Desktop Metal的故事尚未終結。第11章程序給予了喘息之機,但其重生之路顯然佈滿荊棘。在競爭日益激烈的3D打印行業,除了傳統的3D打印企業如Stratasys、3D Systems等,新興企業也不斷涌現。若想繼續佔有一席之地,企業需要不斷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和創新,以保持競爭力,這對於財務狀況不佳的Desktop Metal來說,無異於難於上青天。
市場在覆盤Desktop Metal的隕落時認爲,其敗於市場定位的模糊與收縮。公司初期主打“桌面級”金屬打印,但工業客戶實際需要的是生產級解決方案。當DM轉向開發大型系統時,面臨德國通快等傳統機牀巨頭的激烈競爭。同時,宏觀經濟下行嚴重衝擊製造業投資意願。其2023年財報顯示,其核心工業客戶羣採購延遲率超40%,訂單可見度急劇惡化。因此,當資本寒冬降臨,缺乏穩定現金流的業務模式首當其衝受到重創。
此外,Desktop Metal的困境背後也折射出了金屬增材製造行業的整體陣痛。近年來,行業內大部分企業面臨着技術研發瓶頸、商業化困難等問題,導致盈利能力不足,整個行業進入了調整期。除了Desktop Metal外,Velodyne Lidar、Fast Radius等多家通過SPAC上市的科技企業也相繼破產或退市。
Desktop Metal的破產保護申請也爲整個3D打印行業敲響了警鐘。它提醒企業在追求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合理控制財務風險、實現有效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