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行銷/選擇行銷模式 釐清階段目標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一個問題:當我們想把產品推向市場,到底該選擇代銷?廣告代理商?還是「電商陪跑」?這三種模式看似相近,卻有不同定位,也代表企業不同階段的選擇。

代銷模式,多半發生在只想專注生產的廠商。商品交給代銷,由他們以品牌名義、透過自身通路銷售。好處是能專心做產品,但代價是成本高昂,包含固定費用與抽成。更重要的是,代銷幫你賣,卻未必能幫你建立品牌能力。

長期下來,品牌可能依賴代銷,卻對市場缺乏掌握。很多人也會混淆「代銷」與「經銷」。經銷商用自己的名義販售,例如小蔡電器賣LG電視;代銷則是掛着品牌名義販售。這個差異,決定了品牌能否保有市場主導權。

廣告代理商則多半是專案合作。品牌內部已有行銷編制,但對數位行銷陌生時,會透過代理商來投放廣告、製作素材或規劃活動。代理商的專業能快速補足缺口,但多數只對專案成效負責,不會承擔最終銷售結果。廣告能否轉換爲營收,仍取決於產品力、定價策略、客服與網站轉換率。換句話說,他們能幫你煮一道菜,但食材好不好、餐廳人流夠不夠,仍是品牌必須解決的課題。

電商陪跑是以培養團隊能力爲核心,從數位廣告、數據分析、網站優化、會員經營,到線上線下整合、AI協作,逐步建立起可持續運轉的行銷管理模式。陪跑關注的不只是「這個月的訂單」,而是「企業未來的成長力」。

舉例來說,裡洋烘焙是一間地方型烘焙店,過去並沒有專責的行銷人員,營收主要依賴熟客與口碑。後來,他們決定選擇陪跑方式,導入數位行銷策略,從廣告投放、數據分析、會員經營到網站優化,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行銷流程與能力。透過系統化的學習與實作,團隊逐漸能獨立運作行銷活動,並在一年內明顯提升品牌能見度與銷售表現。

這個案例顯示,當企業願意從內部培養行銷能力,而非完全依賴外部代銷或代理商時,往往能獲得更持續且穩定的成長動能。

因此,選擇哪種方式,取決於企業的階段與需求。如果你是傳產,只想專注製造,那麼代銷是快速解法;若已有品牌部門,缺乏的是專案經驗與技術,那麼廣告代理商能提供強力支援;但若想長遠累積市場洞察與人才,不妨選擇電商陪跑策略。

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代銷像是你花錢搭遊艇,讓別人把你送到彼岸;廣告代理商則像是專業救生員,能陪你遊一段距離,但最後仍要自己上岸;電商陪跑則是教會你如何游泳,幫你訓練肌肉,讓你能自己橫渡大海。三者沒有誰絕對好壞,而是適合不同情境。

在這個市場快速變動、消費者行爲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主不妨先釐清自身的階段與目標,再決定要借力、外包,還是自建能力。唯有找到合適的方式,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跑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作者是撼星數位行銷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