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Fed啓動降息 有利美經濟軟着陸

加權指數1140915(日線圖)

總經與市場觀察:美國8月ISM服務業PMI指數由50.1上升至52.0,高於市場預期的51.0;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人,遠低於經濟專家預估中值的7.5萬人,進一步顯示勞動市場有放緩跡象。搭配美國勞工部最新公佈的8月PPI月減0.1%,爲四個月來首度下滑,年增率則降至2.6%,低於預期。

整體而言,8月服務業活動維持擴張,雖仍面臨通膨壓力的挑戰,但勞動市場降溫趨勢明確,預計聯準會將再度啓動緩步降息的路徑,有利美國經濟持續朝向軟着陸的格局。

預計全部關稅成本將在10月顯現,雖通膨仍有進一步上行風險,然關稅影響大概率爲一次性,對持續性通膨上升壓力不大,市場基本已反應9月17日美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降息1碼的預期,但若通膨數據持續膠着,恐削弱對10月與12月降息的信心。然從關稅對通膨影響非連續性的角度來看,預期聯準會關注的總經數據將轉向就業數據,8月失業率升至4.3%,創2021年來最高。

同時,考量美國財政部今年前七月淨利息支出金額高達5,996億美元,年增9.5%,短期內唯有依靠降息一途,纔能有效控制利息支出乃至於財政缺口,而降息6碼的幅度則是利息支出增減之間的轉折平衡點,因此判斷連續降息的機率仍高。

臺灣8月季調製造業PMI由48下降至47.9,繼續處緊縮區間;非製造業NMI由52.8回落至50.7,爲連續第六個月擴張。隨8月美國對臺關稅升至20%,更多企業感受到營運壓力,使PMI呈偏弱訊號,但這並不代表整體經濟出現明顯下滑。

近期主計總處上修今年GDP年增率至4.45%,明年預測2.81%。整體來看,臺灣經濟下半年成長動能仍有支撐,但產業擴張步調明顯不均,出口動能仍高度集中於AI伺服器、先進製程半導體與高階電子零組件。

投資建議:從關稅角度來看,傳產族羣:成衣、製鞋、重電廠輸美比重高(30~50%),雖部分關稅成本將由客戶分攤可控,但加上關稅後的終端ASP上升,恐衝擊整體需求,短期較難受到資金親睞。臺灣對等關稅10月底前將爭取下調,20%關稅目前應爲上限,後續對股市的影響不大,半導體關稅雖仍有變數,但以臺積電爲主的龍頭企業,轉嫁能力高,預計受到的衝擊亦有限。

後續投資觀點:1.聚焦科技趨勢+定價權強的企業;2.內需、零售、百貨、餐飲、旅行、非建設資產股;3.避開低加值出口製造、高負債壽險、營建股;4.高股息策略需重評,基本面與國際競爭力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