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後,高盛點評:迭代速度驚人,“ChatGPT”時刻還需2-3年

高盛分析師在參觀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WRC)後,認爲人形機器人行業正經歷快速產品迭代,但技術拐點仍需時日。

8月11日,據追風交易臺消息,高盛研報指出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進行產品迭代,整體性能在短短數月內取得顯著提升,商業化路徑日漸清晰。

然而,行業距離真正實現通用能力的“ChatGPT時刻”仍有至少2至3年的距離,技術瓶頸在於高質量真實世界數據的積累和模型訓練。同時,報告強調投資者需關注軟硬件快速協同演進帶來的產品重新設計風險

消費者需求呈現增長潛力,產品迭代速度驚人

在人形機器人應用方向上,高盛指出目前主要集中在四個方向:

而高盛觀察到,與更偏向學術和產業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相比,本次WRC吸引了遠超預期的家庭和普通消費者流量。

高盛認爲,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除了科研、AI模型訓練和政府項目外,人形機器人在教育、陪伴和娛樂等消費級市場的短期需求潛力可能非常強勁。

長遠來看,這預示着只要機器人產品足夠有用、安全且價格合理,其消費市場的潛力將不亞於製造業。爲了迎合這一趨勢,市場上已出現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產品:

與此同時,高盛對中國機器人公司的產品迭代速度給出了“十分驚喜”的評價。與高盛在同年2月和5月的走訪相比,此次展出的產品在速度、平滑度和整體運動控制(WBC)方面均有“非常顯著的”提升。

高盛團隊發現,50家人形機器人蔘展商中有20多家在7-8月推出了新產品,涵蓋輪式和雙足機器人(配備完整旋轉執行器或旋轉+線性組合)。整體產品性能(全身控制)相比2月和5月的參觀有了顯著改善,在速度和流暢度方面表現突出。

“ChatGPT”時刻仍需2-3年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在開幕式演講中將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定義爲能夠在全新環境中以通用技能完成任務,他表示這至少還需2-3年,但不會超過10年。

高盛指出,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瓶頸在於高質量真實世界數據的積累。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工業等複雜場景難以完全模擬,可能需要多達70-80%的高質量真實世界數據才能進行有效訓練。因此,目前行業仍在探索過渡方案,例如通過低延遲網絡進行多模態人類遠程操作。

更重要的是,實現通用智能的最佳AI架構仍在快速演進中。

今年初,行業普遍認爲視覺-語言-行動(VLA)模型結合強化學習(RL)是主要解決方案。但谷歌在2025年5月推出的新型視頻生成模型Veo3,因其對真實世界物理和精確脣語同步的出色理解,引發了新的討論。這使得一些機器人公司開始思考,其底層AI架構是否比VLA+RL更優。

高盛因此特別提醒投資者:由於軟硬件結構仍在快速協同進化,投資者必須警惕潛在的產品重新設計風險。不過,英偉達在WRC上表現優異,其Jetson AGX Thor或更廣泛的Jetson平臺幾乎是所有機器人產品的標配。

在成本控制方面,機器人廠商的國產化率似乎相當高,可能已達約80%。各公司今年還在設計優化方面努力降低成本,高盛注意到部分硬件規格有所降低。未來,規模效應仍是降低成本曲線的關鍵。

規避技術迭代風險,優選高確定性零部件廠商

結合以上觀察,高盛明確表示,低價產品發佈和地方政府補貼(如北京“亦莊機器人消費節”提供最高25萬元的企業採購補貼和1500元的個人消費補貼)雖能帶來短期銷量,但硬件規格的持續變動帶來了不確定性。

因此,高盛更青睞產業鏈中可預見性較高的環節。報告指出,執行器總成在技術迭代路徑上擁有最高的可預見性。

基於此邏輯,高盛給予三花智控“買入”評級,看好其在人形機器人執行器領域的長期增長潛力,並預計其在2025-2030年實現19%的收入/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

相比之下,對於其他零部件公司,如綠的諧波、鳴志電器、貝斯特等,報告均給予“中性”評級,認爲其估值相對合理,但面臨更大的技術迭代和競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