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 北京機器人產業居全國第一梯隊|機器人發展看北京

8月12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圓滿落幕。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的創新館、應用館、技術館3大展館,匯聚天工、宇樹科技、銀河通用、中信重工等200餘家國內外優秀機器人企業的1500餘件展品,其中首發新品100餘款;共融機器人挑戰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三大賽事萬名選手競技;論壇上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京產"機器人營收增40%,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居全國第一梯隊;主論壇多位行業專家認爲,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需求與技術雙輪驅動的黃金時代。

售出機器人及相關產品1.9萬臺銷售額超2億元

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從創新引領、產業促進、應用推廣、國際合作、社會關注五方面總結大會成果。

在創新引領方面。本屆大會設置3天主論壇和31場系列活動,邀請416位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國際機構代表,分享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發佈123款新產品,以及《先進機器人與自動化論文集(2025)》。

在產業促進方面。匯聚了220家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其中核心零部件企業60家,集中展示了1569件產品,融資金額達到14.81億元。發佈《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趨勢》《機器人出海研究報告》等研究成果,啓動"具身智能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具身智能機器人實訓平臺建設推進計劃"等6項人才計劃。

在應用推廣方面。發佈《人形機器人十大潛力應用場景》,大會現場搭建超500個應用場景。舉辦了首屆"E-Town機器人消費節",打造了機器人大世界、機器人4S店,售出機器人及相關產品1.9萬臺,銷售額超2億元。

在國際合作方面。得到28家國際機構支持,邀請32位國際頂尖專家分享全球機器人創新前沿和應用熱點,吸引527位國外嘉賓參會、1731位外籍人士觀展、160位國際選手參賽。東盟智慧產業聯盟、尼泊爾機器人協會、喀麥隆機器人協會等機構發佈機器人應用場景需求,新加坡企發局發佈29項採購和合作需求。

在社會關注方面。827家國內外媒體到會報道,全網發文總量超14萬條。現場參會人數達到27.1萬人次,觀看會展賽直播人數高達5200萬人次,較上屆增長62%,短視頻平臺話題播放量4.5億次,也成爲全球機器人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盛會。

首發新品超百款三大賽事萬名選手競技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百餘款新品發佈。在展覽區,多型機器人正在秀出"十八般武藝":兩位機器人選手專注在擂臺上進行拳擊比賽;通過"3D眼睛"配合機械臂分揀物料"又快又準";最重只有34克可以輕盈飛起的仿生蜜蜂機器人;能像人手一樣直接"感知"物體大小等物理信息的靈巧手……與上屆大會相比,僅一年時間,參展的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就從27家增長到50家,機器人展品數量從600多件增長到1500餘件,新品數量從60件增加到100餘件。

大賽由共融機器人挑戰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三大賽事組成,將有來自全球10餘個國家6000餘支賽隊的10000餘名精英賽手現場競技。此外,大會還將圍繞機器人創新應用場景、國際合作、技術突破、標準檢測、投融資、學術研討、產業人才培養等方向舉辦31場活動。

大會同期,北京亦莊還將舉辦全球首個"機器人消費節",塑造具有亦莊特色的機器人消費IP,激發企業端與消費端雙向活力,實現活動影響力與消費轉化的雙重提升。

多次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英國工程技術學會中國區代表保羅·洛佩斯在大會論壇發言時說:"我從來沒有在一個地方見到這麼多人形機器人。"他表示,通過參加本屆大會他直觀感受中國如何從一個製造大國變成領導的創新者,中國企業做出的創新令他驚歎。還有來自日本、韓國、中東、非洲等不同國家地區的企業精彩呈現,他認爲舉辦大會的意義就是將各個方面的人結合起來,大家合作,人們均會從中獲益。

"京產"機器人營收增40%產業發展居全國第一梯隊

機器人已經走入工業、農業、零售、養老、居家服務等領域,具身智能機器人有力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據瞭解,通過實施百種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北京正在發揮超大城市場景豐富的優勢,加大場景創新和供需對接的力度,支持機器人創新產品在11個領域134種場景完成首試首用和迭代升級,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例如,承擔生態巡護、消殺、水面清潔、路面清掃等六款機器人公園應用解決方案。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在市屬公園和園博園推廣應用104臺。

人形機器人方面,北京本土企業研發和生產的人形機器人正在展示超強的創新能力。鬆延動力、加速進化等公司的產品在抗衝擊性、高動態性方面在全國領先;天工、蓋博特等一批明星產品和慧思開物、GraspVLA等具身智能模型具備國際競爭力。

協作機器人方面,遨博研製的IS系列高性能協作機器人,工作速度和重複定位精度分別提高了30%和20%。

醫療機器人方面,天智航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實現了一機多適應症,並通過5G技術實現骨科機器人遠程手術;術銳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單孔蛇形臂手術機器人,可在患者體內實現6+1自由度全域運動,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博雅工道自主研發20多款國產水下機器人、海洋智能裝備、水下個人運動裝備等產品,實現水下資產運維、海洋測繪、能源勘探、消防救援、消費娛樂等多場景的應用。物流機器人方面極智嘉自研的智能移動機器人終端具備自動化部署、全生命週期OTA管理等優勢,構建了複雜環境下的室內自主導航全棧技術體系。

機科股份基於多舵輪加四組電動轉向承載輪多輪系的驅動結構,四組液壓同步升降結構的AGV輕量化車身技術,研製了多種導航方式,多類型結構的普系化AGV系列產品,國產化率達到了95%以上。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在2025世界機器人論壇上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自2019年起,連續出臺兩輪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已培養機器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7家,獲批手術機器人註冊證33個,集聚人形機器人整機單位30家,均居全國首位。

2024年北京市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今年上半年又出現了40%的新增長。產業發展居全國第一梯隊。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藺麗爽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崔峻

編輯/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