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金融聯動再推新“國補”,撬動信貸資金精準促消費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部署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後,消費貸款領域的“國補”方案正式出爐。
8月12日,《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對外印發,對於支持範圍、貼息標準等方面做出細化部署。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8月13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兩項貼息政策通過財政和金融的聯動,支持促消費、擴內需。目的就是要通過進一步強化財政和金融協同,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貸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通過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
廖岷表示,這兩年不斷加大財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資金的乘數效應,擴大政策覆蓋面。當前人民羣衆的消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兩項貼息政策分別從消費的需求端和供給端來發力,將財政金融政策的着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兩項貼息政策可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助力提升消費市場尤其是服務消費的活力。其中,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側重於需求端,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側重的是供給端,從供需兩端共同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消費貸款領域的又一次“國補”
對居民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實施貼息政策,是中央層面首次實施。廖岷表示,部分媒體稱之爲消費貸款領域的又一次“國補”,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擴大消費的重視程度。
“簡單測算,如果按照1%的貼息比例,意味着1塊錢的貼息資金,有可能帶動100塊錢的貸款資金用於居民消費,或者是消費領域服務業的供給,所以這是一個公共資金和金融工具的結合產生的撬動效應。”廖岷說。
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對象爲居民使用的相關貸款經辦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於消費的部分,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日常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貼息比例爲1個百分點,大體爲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實施期爲1年。
從消費結構看,我國目前服務消費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爲了釋放這一潛力,需要有更高品質的供給。因此相關部門同步實施了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貼息政策。貼息對象是向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的銀行貸款,聚焦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遊、體育等八類主要消費服務領域。貼息比例爲1個百分點,可以貼息1年,上述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是100萬元,單戶享受貼息最高1萬元。
爲什麼會聚焦這些服務消費領域?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負責人王波表示,支持發展服務消費有利於促進全方位擴大內需,增強人民羣衆幸福感,也有利於穩定和擴大就業。
2020~2024年,我國服務消費保持了較快增長,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9.6%。2024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46.1%,對居民消費支出增長貢獻率達63%。
王波表示,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遊、美容、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已經超過了商品消費的支出,我國服務消費有較大的增長潛力。隨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國消費結構將加快從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轉變,服務消費潛力將加速釋放。
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關乎“一老一小”,與羣衆生活息息相關,已經成爲很多家庭的“剛需”。與此同時,人民羣衆更加註重個性化、多樣化和高品質的服務體驗,對文化娛樂、旅遊、體育爲代表的發展型、享受型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
王波表示,當前服務消費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高品質服務供給不足。此次貸款貼息政策,將支持和引導相關服務業領域經營主體創新服務消費業態、模式和場景,擴大優質服務供給能力,以更優質、多元的供給滿足廣大人民羣衆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消費需求。
此外,服務業具有就業容量大的特點,服務消費在創造就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佔就業人員總數的48.8%,其中餐飲住宿、居民服務、文體娛樂等行業就業人員較上年增長明顯。此次貸款貼息政策支持的行業都是就業帶動作用強的服務業領域,政策實施將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增強經營主體的發展信心,激發發展活力,更好發揮就業的帶動作用。
廣覆蓋、低門檻、嚴監管
兩項貼息政策從惠民、利民出發,在支持領域上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羣衆的日常需要,所以工作流程力求簡潔高效,以突出人民性和普惠性。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於紅在發佈會上表示,總體來看,這兩項貼息政策設計的側重點都是廣覆蓋、低門檻,也沒有設置複雜的申請程序,儘量讓大家做到“省錢又省心”,只需要滿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條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確保精準發揮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
兩項貼息政策出臺以後,相關的服務者和服務業的經營主體能否真正得到實惠,這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廖岷表示,爲了讓有限的財政資金能夠真正惠及人民羣衆,防止貼息資金被套取挪用,政策實施的流程涉及經辦機構操作、金融監管、財政資金管理等多個環節,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還涉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各個方面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辦好。
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表示,在監督管理方面,將督促貸款經辦機構按照財政部規定和要求,做好貸款貼息資金的測算、審覈、申請工作。經辦機構對貼息數據和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準確性負責。也會督促貸款經辦機構總部,建立健全內部問題覈查和處理機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針對經辦銀行,郭武平還提出四方面要求:首先,聚焦八類與人民羣衆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行業,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實現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
其次,經辦銀行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做好對符合貼息條件的經營主體貸款審批,堅持從嚴審覈、加快放款,優化操作流程,滿足消費供給主體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與此同時,經辦銀行要全力配合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做好貸款貼息工作,按月彙總符合貼息條件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發放情況,及時報送省級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審覈。在政策到期後,則需按要求向省級財政部門提出貼息資金需求申請,貸款經辦銀行在收到撥付貼息資金後,要及時做好經營主體貼息返還和利息扣減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也提到,將指導金融機構深化與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融合,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簡化審批流程,增強消費金融產品的吸引力,支持居民真實的消費需求。還要提高消費貸款利率定價能力,根據客戶需求和風險特徵進行產品創新和差異化定價,確保消費金融服務的長期可持續。持續推進支付服務的便利化,聚焦食、住、行、遊等消費場景,爲消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費支付體驗。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牽頭出臺了《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消費領域信貸供給。截至6月末,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全國住戶消費貸款餘額爲21.2萬億元,全國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居民服務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經營主體的貸款餘額爲2.8萬億元。
廖岷表示,這兩項政策到期後,還會開展效果評估,研究視情延長政策的期限,或擴大支持範圍和調整貸款經辦機構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