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首批註資落地後,工行農行何時再“補血”?能撬動多少貸款?來看業內觀點

財聯社4月1日訊(記者 樑柯志)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四家大行公告獲財政部合計注資5000億之後,首批大行注資行動告一段落。

在3月31日投資者在線專題交流會上,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本次增資是2024年9月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一部分。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今年財政部將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行補充資本,體現了中央對國有銀行的堅定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六大行之中,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未在本輪注資計劃之列。財聯社記者就相關問題詢問工行、農行,截至發稿未獲迴應。

按照2024年9月24日,國家金監總局所稱,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多位接受採訪機構人士認爲,這意味着本次“輪空”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兩家大行的注資,大概率會在明年新增的國債和財政預算額度內重新分配實施。

其中兩位機構人士對財聯社表示,工行農行的資本充足率情況相對較好,年報反映出的盈利能力也不錯,有條件等到明年重新發行國債後再行補充。預計首批大行注資完成後會有相關進程消息。

4月1日,某大行廣東省分行信貸業務人士對財聯社表示,大行一般投放都是大規模和長久期的項目,“比較消耗資本金”。採取外部補充資本是“比較快速的方式”來提高投放能力。

5000億額度不夠,六大行分兩批註資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工農中建交郵六大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4.10%、11.42%、12.20%、14.48%、10.24%和9.56%,分別高於監管最低要求5.10、2.42、3.20、5.48、1.74、1.56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與監管底線差距不足2個百分點。

兩位機構人士對財聯社表示,工行農行的資本充足率情況相對較好,年報反映出的盈利能力也不錯,有條件等到明年重新發行國債後再行補充。

2024年年報顯示,六大行在盈利能力上也有差異,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表現較好。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總資產分別較上年末增長9.23%、8.44%,在六大行中增速處於前列。

在盈利能力上,農業銀行以2.3%的營收增幅居首,淨利潤方面農業銀行增幅同樣拔得頭籌,2024年該行實現歸母淨利潤2820.83億元,同比增長4.7%。

3月28日,農業銀行行長王志恆在農行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我們有信心保持盈利的持續增長”。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3月31日投資者在線專題交流會上,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行作爲首批被增資銀行之一,體現了監管部門對建行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高度認可以及對建行未來經營業績、轉型發展的長遠信心。

中金公司分析師林英奇認爲,在9%的資產增速、10%的ROE和30%的分紅比例假設下,估算大行每年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約0.2個百分點。假設注資提升六大行核心一級充足率1個百分點,估算需要注資規模爲1.1萬億元。

究竟可以撬動多少貸款?

在3月31日投資者在線專題交流會上,多位投資者諮詢本輪5000億資本金補充會帶來多大規模新增信貸?不過未獲機構具體迴應。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市場機構對大行注資帶來的槓桿效應測算結果不一。

信達證券張曉輝認爲,獲得注資之後,一方面大行會在化債、風險化解層面發力;另一方面,大行有望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以提升未來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例如在兩重兩新、基建、普惠、科技、綠色等方向。

張曉輝根據最新法定存款準備金測算,5200億元有望撬動近8萬億的信貸資產擴張。

中金公司分析師林英奇認爲,銀行的槓桿率(總資產/股東權益)約爲14倍,理論上1萬億元的注資能夠長期撬動14萬億元的長期總資產投放,但在當前信貸需求仍然偏弱的環境下,銀行信貸額度較爲充裕,資產投放受到需求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