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美債爆信心危機?投資人該買別的?一文看懂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反覆且強硬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美國股匯債市同時下殺。(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反覆且強硬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美國股匯債市同時下殺,獨特的經貿地位面臨挑戰,外國投資者拋售美債反擊川普,使美債陷入信心危機,質疑避險地位不如從前穩固。
傳統上,債券通常被視爲投資組合中的穩定資產,用來對衝股市波動的工具,通常股市下跌時,債市應有資金流入,價格相對上升,但此次股債同時大幅下跌,前次發生在2022年,當時受到高通膨與聯準會升息影響,此次則是因爲川普政府發動的關稅戰。
關稅削弱全球投資者對於所有美國資產(包括股票和債券)的興趣,今年迄今爲止,中國大陸和日本政府都在出售美國國債。另外,通膨隱憂也加劇此現象,關稅可能會讓所有商品漲價,促使聯準會提高利率,以避免通膨。
當市場出現雜音,投資者開始疑惑債券的可靠性是否不如從前?應該將目光轉向其他資產?晨星集團理財總監Christine Benz認爲,「簡言之,答案是否定的,但近期的波動提醒投資者應該增加持有一些現金,以應付短期支出,並檢查債券的類型。」
Christine Benz也提醒,先前貿易戰擔憂達到高峰時,國債的損失遠低於股票。例如,4月3日至11日的關稅政策最不確定的期間,美國國債的損失處於個位數低位,但晨星美國市場指數已在此期間下跌了8%。股票和債券同時出現損失,但幅度截然不同。
川普執政風格強硬,爲全球帶來劇烈波動。(路透)
在此狀況下,投資人該如何是好?嘉信理財集團分析師Kathy Jones表示:「經濟問題可能動搖基本面不佳的公司,投資者應該避免投資高收益債券,但投資級別債券仍然穩健,即使經濟下滑,大型企業依然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足夠的獲利,我們覺得很有信心。」
Christine Benz則提供3大建議,首先是增加持有現金的比重,而不是在緊張時刻依賴債券,即便是高質量的債券。其次,個人債券比基金或交易所基金更能幫助投資者滿足特定的資金需求,不用擔心短期內債市波動。
最後,Christine Benz認爲,近期的波動提醒大家檢查投資組合的結構,其利率敏感度及信用水準。儘管更高的現金流對收益導向型的投資有吸引力,但較長期和較低品質的債券,在股市波動時表現很差,或許可以在投資組合的邊緣扮演一些作用,但其波動性往往更類似股票而非債券。
儘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 一直淡化債券市場出現危機的可能性,但市場信心受到衝擊已成定局,後市美國政府的態度與行動,依然牽動股匯債等金融市場的發展。
信安資產管理公司全球固定收益投資總監Michael Goosay說:「確切的狀況還需要觀察,但那些大買美債的國際投資者可能開始緊張,已經削弱他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