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卡」地方財源臺南估短缺312億 黃偉哲批粗暴要求二修

臺南市長黃偉哲。圖/取自黃偉哲臉書

新版財劃法上路,115年中央統籌分配款金額比今年度大增4165億元、增幅達89%,總額爲8488億元,但臺南僅增加174億元,獲配497億元,臺南市長黃偉哲痛批,無論是「統籌分配款」補助額或增幅,臺南均居六都之末!更糟糕的是,一般性補助及計劃型補助款還減少216億元;黃偉哲指出,這樣的結果將造成南北嚴重失衡,凸顯藍白立委粗暴通過的財劃法對南部發展造成阻礙,財劃法有二次修法的必要性!

黃偉哲指出,臺南的財政體質不若其他五都,歲出預算約有7成須仰賴中央補助,新版財劃法上路後,臺南市每年從中央獲得的補助款將減少42億元,加上中央事權移轉,中央原承接的業務包括老農津貼、勞健保費、省立學校與醫院等,將一併移給各地方政府辦理,臺南預估要增加高達270億元的支出,補助減少、支出增加,臺南每年恐短缺312億,將面臨嚴重困境。

臺南市政府財稅局指出,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式設計出現錯誤與不合理之處。依據第16條之1,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應由本島組分得90.5%、離島組分得2.5%,但計算時「分子」以組內縣市計算,「分母」卻以全國22縣市爲基準,導致共346億元未能全數分配,只能暫存「統籌稅款專戶」,形同地方財源被卡住。市府批評「去年底藍白立委倉促修法,粗暴且缺乏專業」。

財稅局指出,新版財劃法將營利事業營業額(佔比30%)與人口數(佔比45%)合計達75%,明顯有利工商繁榮、人口集中的縣市,加劇城鄉落差。例如臺北市可分得1149億元、新北市958億元,形成雙北財政巨獸,全國近4分之1資源都被雙北拿走,更遑論其他補助,顯見制度獨厚北部、對南部極不公平。

以臺南爲例,南科產值雖達2.12兆元、全國居冠,但由於計算方式僅依稅籍登記地,實質貢獻未被反映,反而讓資源流向北部。相較之下,人口僅104萬的新竹縣市,竹科去年產值1.5兆元,卻可增加392億元分配額度,遠超過臺南增加的174億元。

南市府強調,財劃法二修勢在必行,並提出三大修法方向:一、營業額指標應納入「產值貢獻度」,由營業額與產值各半計算;二、土地面積指標應依管理成本調整,例如農牧用地成本較高,可加乘1.5倍;三、人口指標應反映結構差異,將幼年人口、老年人口及農漁牧、工業就業人口各列20%權重。

市府呼籲,中央應儘速啓動修法程序,唯有將「產值貢獻、土地成本、人口結構」納入分配公式,才能真正實現財政調劑與區域平衡,確保地方財政健全永續。

黃偉哲呼籲,應立即啓動財劃法二修,將統籌分配稅無法全數分配部分監速分配外,亦應廣聽地方政府聲音,指標分配上建議,真正做到資源有效合理分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