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加持 竹市重新規畫國際展演中心

隨着《財劃法》通過,新竹市可分配到的財源大幅增加,將重新規畫國際展演中心。(本報資料照片)

延宕多年的新竹市國際展演中心完工遙遙無期,新竹市政府去年改採「設定地上權」方式發包,盼引入民間資源,但因規模太大,恐難吸引大型投資集團參與。隨着《財劃法》通過,竹市可分配到的財源大幅增加,市府有能力投入更完整的公共建設,已重新規畫,設計將以藝文空間爲首要考量。

國際展演中心統包案於2020年9月開工,但2022年10月起因統包商管理及施工品質不佳等,導致工程嚴重落後,最終於2023年5月終止契約。文化部先前考量工程重啓期程難評估,不再保留補助款。

市府去年決定採取「設定地上權」方式發包,盼引入民間資源,但外界質疑其規模是達100億的商城開發案,恐難吸引大型投資集團參與。

文化局表示,過去由於財政規模有限,原評估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招商,作爲該基地未來開發方式的選項之一,期望能透過引入民間資源,解決公共建設經費不足的難題,然而經過專業委員審慎研究分析後發現,若僅採「素地開發」模式,雖可收取較高權利金,但將導致基地完全轉爲商業使用,缺乏藝文設施與公共服務機能,與公益目標相悖。

隨着《財劃法》通過,竹市可分配到的財源大幅增加,市府有能力投入更完整的公共建設,也能重新啓動國際展演中心的規畫設計,確保藝文空間不僅存在,更將提升爲兼具表演、展覽、教育與城市文化推廣的重要場域。

文化局指出,國際展演中心的重新規畫,始終以「公共利益優先」爲核心,並在「特定公用設施區」的土地使用分區規範下推動,將持續透過專業規畫、公開透明程序,廣納各界建議,推動展演中心基地的整體開發。

文化局強調,市府的立場始終明確,藝文空間必須存在,公共利益絕不妥協,國際展演中心的重新規畫,不僅是對過去方案的修正,更是對市民需求的積極迴應。市府將以更宏觀的視野、更充足的財源,以及更務實的規畫,推動一座真正屬於新竹市、代表城市精神的國際級展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