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沉迷“爲愛付費”的他經濟,正在打開“孤獨消費”的新窗口
多麼痛的領悟!今年刷屏“5·20”的重磅口號不再是花式“我愛你”,而是一則對520的全新解讀“5天工作、2天加班、0天休息”。
大衆對愛的註解發生逆風變化的同時,保持步調一致的還有過往主力軍——男性消費者,他們也在調轉矛頭,開始把錢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關注自身需求,追求興趣消費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而這個趨勢似乎也早有徵兆。艾媒網數據顯示,2024年520期間,30%的男性選擇不送禮物。與此同時,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以90億元銷售額刷新紀錄,且玩家多數爲男性。
這背後是消費市場結構性變革的縮影,傳統情侶經濟遇冷,男性“悅己消費”崛起。也標誌着男性消費邏輯已從“爲愛買單”轉向“自我投資”,一場圍繞“他經濟”的市場重構正在加速。
從“儀式感”到“理性迴歸”,傳統情侶經濟降溫
儘管,餓了麼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5月20日前後,“520鮮花”、“520禮物”和“520蛋糕”等外賣搜索量均周環比增長約10倍。
在“520”期間送花的用戶中,00後佔比從2023年的33%增長到38%,男性佔比從33%增長到44%,餓了麼異地鮮花外賣量環比上月增長約100%,佔全國鮮花訂單量的22%,
但長期來看,一度以“一生愛一人”的誓言成爲年輕人心中真愛象徵的DR鑽戒,其母公司迪阿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11.12億元,同比下滑36.19%;實現歸母淨利潤2018.58萬元,同比下降72.77%,一直未能走出業績下滑的泥潭。
不僅如此,自2019年開始,愛情片開始逐漸消失在票房大盤主要類型的前列。對此,後浪研究所的《2023年輕人戀愛觀報告》提到,年輕人的戀愛意願越來越低,滿分10分,男性女性的戀愛意願均在5分左右徘徊。
戀愛意願降低,愛情片也就不吃香了。影院愛情片上座率持續走低,取而代之的是家庭觀影和“一人觀影”需求。
對傳統情侶消費品牌來說,重新調整定位也變得勢在必行。珠寶品牌可轉向“自我犒賞”場景,推出男性或女性專屬設計;餐飲行業可着重開發“一人食”套餐。
這一系列現象背後,無不反映出當下消費者對消費主義“儀式感”的理性反思。時至今日,曾經的情侶經濟黃金賽道正在步入寒冬。
當消費者對消費主義“儀式感”的祛魅,當“一生只愛一人”的營銷神話褪色,當鮮花、鑽戒從“情感剛需”淪爲“可選項”,傳統品牌也需要同步轉型,以適配單身經濟與理性消費浪潮。
而這一轉型的深層動力,恰恰源自於男性消費邏輯的顛覆性重構。當男性從“爲愛付費”轉向“悅己消費”,其消費行爲不再依附於婚戀關係,而是圍繞興趣圈層、身份認同與情緒價值展開重構。
這種從“他者導向”到“自我表達”的轉變,不僅催生了運動裝備、電競、潮玩等千億級賽道,更推動男性美妝、智能家居等新興市場的爆發。
至此,男性消費已從“沉默的附屬角色”蛻變爲驅動市場變革的核心力量,一場圍繞“興趣主權”與“孤獨消費”的商業革命正式拉開帷幕。
男性“悅己消費”崛起,興趣、身份與圈層重構
波士頓諮詢報告指出,中國男性消費的種類和額度均在增長,其中線上部分中國男性消費者的消費已經超過女性,達到10,025元。同時,雪球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男性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6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9.8%。
隨着男性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悅己型消費正呈現出顯著增長態勢。這種消費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大維度:顏值經濟崛起與興趣消費轉型。
在“顏值經濟”賽道,男性羣體的外貌關注度持續攀升,“外貌焦慮”成爲美妝個護市場的全新增長引擎。
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抖音平臺男士身體護理、美髮護髮、彩妝、香水/香膏、護膚五大類目商品銷售額達18.60億元,同比增幅高達65.0%,徹底打破“男性不重外表”的傳統認知。
男士護膚品牌中的理然憑藉“新男士護膚”的定位迅速崛起,僅三年銷售額就突破10億元。LV、Dior等國際大牌同樣也嗅到了信號,紛紛推出男性專屬的香水、護膚和配件系列。
醫美領域同樣展現出強勁的男性消費潛力。德勤調研數據顯示,45%的受訪男性計劃在2024年增加醫美投入,且在選擇醫美機構時對專業資質的要求與女性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醫美客單價達到女性的2.75倍,其中植髮、肉毒毒素祛皺等項目尤爲火爆。
而這一趨勢也爲行業龍頭帶來新機遇,如復銳醫療於2024年9月提交的全球首款長效A型肉毒毒素“達希斐”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有望進一步鞏固其在男性醫美市場的技術壁壘。
與此同時,男性興趣消費正經歷從“功能性需求”向“社交價值與精神滿足”的深刻轉變。
社交媒體上流行的男士消費“三件套”,成爲圈層社交的身份標識:從“中產三件套”特斯拉、薩洛蒙、拉夫勞倫,到“中年三件套”茅臺、釣魚、始祖鳥,這些消費符號不僅承載使用價值,更成爲社交貨幣。
以釣魚爲例,中國釣魚協會數據顯示,我國2億釣魚愛好者中,80%以上爲35歲以上、具備中高收入水平的男性,充分印證興趣消費已成爲男性提升生活品質、拓展社交圈層的重要方式。
如今,中國男性消費者正經歷從“功能實用”到“悅己表達”的深刻轉型。線上年消費首次超越女性的背後,也印證“顏值經濟”已突破性別刻板印象,成爲男性自我投資的重要場景。
興趣消費的“去工具化”趨勢下,無論是特斯拉、薩洛蒙構建的“中產三件套”,還是釣魚、始祖鳥代表的“中年身份符號”,男性消費日益與圈層認同、精神歸屬深度綁定。這也揭示了一個新的底層邏輯,消費已成爲男性構建社交資本與情感寄託的核心載體。
“孤獨消費”時代,如何掘金萬億男性市場?
當婚戀關係不再是消費決策的主軸,品牌需要回答一個關鍵命題:如何將“一個人的需求”轉化爲可持續的商業價值?這一問題的浮出水面,也在將男性消費推向“孤獨消費”時代。
從復銳醫療押注男性醫美賽道,到始祖鳥借“中年三件套”綁定中產身份認同,先行者已給出部分答案:精準分層、場景創新、生態閉環。
從年齡維度劃分來看,Z世代與中青年存在差異化需求。Z世代(95後、00後)追求國潮、電競、盲盒等圈層文化,依賴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種草。庫潤數據調研顯示,2023年遊戲周邊的消費客羣中,66%爲30歲以下的年輕人。
中青年(30-45歲)則注重科技賦能生活與健康管理,智能家居、健康科技、高端戶外裝備成核心需求。比如小米推出的“米家男士理容套裝”,集成剃鬚刀、潔面儀、吹風機等設備,該套裝上線三個月銷量破50萬套。
再是從“功能滿足”轉向“身份認同”的場景創新。面向男性羣體的內容營銷模式也在經歷分化,營銷邏輯從過往單純比拼性價比,逐步轉向側重傳遞情緒價值的產品推介,男性消費領域的營銷轉型已初現雛形。
以男裝的直播帶貨爲例,從過去的充分展現產品性價比,到現在整活烘托精英感。現下,商家面向男性消費者正在轉變思路,從賣產品開始轉而販賣情緒價值、身份認同。
最後是長線運營構建男性消費生態閉環。一是可以通過打造電競、騎行等興趣社羣轉化私域流量池,增強用戶黏性。
二是通過數據驅動,結合用戶行爲分析(如男性日均5.2小時短視頻使用習慣),優化投放策略。
數據顯示,2024 年移動互聯網男性用戶的平均每日使用時長爲 5.2 小時(月人均使用時長 157.1 小時),其興趣偏好活躍度從高到低依次爲:短視頻、達人內容、時尚、音樂、遊戲、分享、影綜、科技、閱讀、資訊等。
品牌與商家可緊扣這一特徵,與 Z 世代青睞的 KOL 展開合作,圍繞目標羣體的興趣愛好與價值取向打造營銷內容,以實現對目標消費羣體的精準觸達,進而激發其購買意願。
而這輪崛起更深層的啓示在於,男性消費市場已從“流量紅利”轉向“心智紅利”,唯有真正理解孤獨背後的情感缺口,才能打開萬億藍海的終極密碼。
結語
2025年“5·20”的消費圖景,再度成爲男性消費邏輯轉型的縮影:當鮮花與鑽戒的浪漫敘事逐漸褪色,男性消費正以"悅己覺醒"的姿態重構市場格局。
這場由單身經濟、技術賦能與價值觀迭代共同驅動的變革,不僅催生萬億級新市場,更倒逼品牌從"功能滿足"轉向"精神共鳴"——當男性開始爲遊戲皮膚、限量球鞋與定製剃鬚刀買單,商業世界的底層邏輯已經悄然改寫:消費的本質不再是交易商品,而是爭奪"意義定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