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理,掛掉”令羣衆憤怒又寒心(民生觀)
把羣衆放在心上,認真迴應羣衆訴求,解決羣衆急難愁盼,這不僅是袁先生的期盼,也是億萬羣衆的心聲,更是黨和政府的責任
廣東一檔民生節目的聽衆袁先生投訴稱,湛江某鎮政府欠他134萬元工程款兩年不還。主持人替聽衆維權時卻遭當地區政府工作人員嬉笑回懟:“不用理,掛掉。”輕佻與傲慢令人憤怒。
面對媒體反映的民生訴求,政府工作人員竟以嬉笑和“不用理,掛掉”草草應對,這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的典型表現。以如此傲慢的態度迴應羣衆訴求,體現出個別幹部服務意識的淡薄與工作作風的懈怠,令羣衆憤怒、寒心,侵蝕政府公信力,疏遠幹羣關係。
事件曝光後,地方迅速反應,對涉事人員進行停職檢查,開展機關作風自查自糾,並促成相關部門與施工方達成付款協議,明確欠款在年底前結清。糾錯決心值得肯定,也展現了務實和擔當。但必須認識到,這起事件敲響了警鐘:要把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爲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研究針對性舉措,科學精準靶向整治,動真碰硬、務求實效。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完成時。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爲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漠視羣衆訴求的傲慢態度,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直接體現。發生這種情況,政府部門更應加強隊伍建設,引導幹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真心對羣衆負責,熱心爲羣衆服務,誠心接受羣衆監督,堅決整治消極應對、推諉扯皮、侵害羣衆利益的問題;明確責任分工,從嚴從實、責任到人推進工作作風改進;堅持自我革命,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此外,不能總依賴媒體曝光來推動問題解決。要心中有數、未雨綢繆、主動作爲,不能等出了事纔去抓工作。應優化工作流程,暢通維權渠道,明確訴求的反饋時限和辦結標準,把羣衆滿意度作爲政績考覈的硬指標。可以探索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民衆訴求熱點和潛在的風險點,化被動接訴爲主動處理,常態化建立“未訴先辦”機制。
一切爲民者,則民嚮往之。把羣衆放在心上,認真迴應羣衆訴求,解決羣衆急難愁盼,這不僅是袁先生的期盼,也是億萬羣衆的心聲,更是黨和政府的責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6月1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