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最危險!乳癌最常盯上這「6種女人」 醫:早發現存活率超過90%

乳癌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不痛、不癢、甚至無感,但等到摸得到硬塊、或發現腋下腫塊時,往往已非早期階段。圖/AI生成

乳癌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不痛、不癢、甚至無感,但等到摸得到硬塊、或發現腋下腫塊時,往往已非早期階段。根據資料顯示,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一旦出現轉移,存活率便會明顯下降。

醫生黃軒在臉書粉專分享一起個案,「醫師,我摸到一個硬塊,但它不痛,我是不是想太多了?」這句話,來自一位45歲的老師,在診間輕聲問出。她語氣平靜,像說着一件不痛不癢的小事。但事實上,乳癌的可怕,就在於它初期幾乎「不痛」。在這場與乳癌的無聲戰爭中,唯一的護身符就是「及早發現」。

乳癌從不敲門,它往往像風一樣安靜地來。黃軒表示,以下6種女性,乳癌最容易悄悄找上門。

1.40~54歲的女性

40~54歲是乳癌最密集的年齡帶。這個時期女性正面臨荷爾蒙「忽冷忽熱」的時期,月經漸亂、睡眠變輕、情緒起伏,體內的雌激素像沒了節拍的樂團,一下太多,一下太少,這種劇烈波動,讓乳腺細胞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研究指出,這時期的乳房細胞分裂速度快,修復力卻變差,容易出錯。黃軒表示,「更年期不是『老』的標誌,而是該更小心的警鐘」。

2.雌激素暴露時間長的女性

初經早、停經晚、或30歲後才生第一胎,等於身體泡在雌激素這池水裡幾十年。研究顯示,雌激素暴露時間越長,乳腺細胞越容易過度增生,這類女性乳癌風險高出近四成。這不是要你害怕荷爾蒙,而是提醒,「請從35歲起定期做乳房檢查。因爲早發現,不是幸運,是選擇」。

3.有乳癌家族史或基因突變者

如果直系親屬曾罹患乳癌,你可能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罹患乳癌機率高達70%。但基因不是命令,它只是提醒。命運可以寫在DNA裡,但也能被自己重寫:定期篩檢、健康生活,就是拿回筆的那一刻。

4.曾出現乳房良性病變者

有些乳房小結節或纖維腺瘤,看似良性,卻是身體的輕聲細語。研究指出,這類女性的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兩倍。所以當醫師建議追蹤時,別等到「沒時間」再後悔。因爲真正的平安,從來不是「沒事」,而是「有在留意」。

5.愛喝酒、體脂高的女性

酒與脂肪,是乳癌最默契的搭檔。脂肪能製造雌激素,酒精則讓雌激素更活躍。研究發現,每週飲酒超過三次、且BMI高於28的女性,乳癌風險提高60%。黃軒表示,見過許多體態優雅、事業成功的女性,一邊說「我壓力大得喝一點沒事」,一邊被乳房X光的結果嚇哭。

6.曾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的女性

有些人年輕時因疾病,做過無數次的放射治療。十幾年後,輻射的「後座力」才慢慢顯現。那些青少年時期,曾接受過放療的女性,乳癌風險顯著上升。這類高風險族羣應提早篩檢,並告知醫師相關病史。許多女性爲了家庭、工作、孩子奔波,總說:「我還沒時間檢查」。但生命不會等「有空」的那天。

根據研究,定期乳癌篩檢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5%~40%。隨着醫療進步,乳癌早期發現已非絕症,而是一場可以被逆轉的戰役。

檢查建議如下:30歲後,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40歲以上,每年加入乳房X光攝影(mammography)。高風險族羣(有基因突變、家族史或放療病史),可提早並搭配MRI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