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類女性乳癌風險高 醫:摸到不痛硬塊最危險

醫師提醒乳癌是臺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定期篩檢可及早揪出及早治療。(報系資料照/鄭鬱蓁攝)

乳癌多年來持續位居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10月爲國際乳癌防治月,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早期乳癌通常沒感覺,等到患者摸得到或腋下出現腫塊時,常已較爲嚴重。患者腫瘤小於2公分時被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但等到癌細胞轉移,這個數字就會腰斬,預後也將大幅下降。

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患者在乳房摸出不痛的硬塊時,往往最危險,其中有6種女性較易好髮乳癌。

一、更年期女性:40到54歲是女性好髮乳癌年齡層,此階段因荷爾蒙波動,可能月經漸亂、睡眠品質變差、情緒起伏大,讓乳腺細胞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研究指出,這個時期的乳腺細胞分裂速度仍快但修復力變差,易生病竈。

二、長期暴露雌激素的女性:有些女性初經早、絕經晚,或30歲後才生第一胎者。研究顯示,雌激素暴露時間越長,乳腺細胞越易增生,乳癌風險比一般女性高近4成。

三、有家族史的女性:母親、姊妹或女兒曾罹患乳癌,帶有BRCA1/BRCA2的基因突變的女性,一生中罹患乳癌的機率達7成。

四、曾有乳房良性病變的女性:有些乳房小結節或纖維腺瘤,看似良性卻是身體溫柔的警告。研究顯示,曾有良性乳房病變的女性,罹癌風險比一般女性高約2倍。

五、愛喝酒、飲食管控不佳的女性:脂肪能製造雌激素,酒精則讓雌激素更活躍。研究發現,每週飲酒3次以上,且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8kg/㎡的女性,乳癌風險比一般女性高6成。

六、年輕時曾接受胸部放療的女性:有些年輕女性因疾病接受放射治療,多年後輻射的餘威顯現。青少年時期曾接受過放療的女性,乳癌風險顯著上升。

黃軒表示,醫學的進步讓乳癌從絕症變成可治之症,女性30歲後每年接受一次乳房超音波;40歲後除了乳房超音波,也能加入乳房X光攝影檢查,若爲高危險羣可將檢查年齡提前,並搭配核磁造影(MRI)篩檢。研究指出,定期篩檢能讓乳癌死亡率下降 25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