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罰錢?長榮航副總:指標性企業的無奈 將用更高標準來防範
長榮航空副總許惠森說,「長榮航空很重視被罰款這些事,然而指標性企業航班多有許多的無奈」。記者黃淑惠/攝影
長榮航(2618)違規超時被罰累計達295萬元,市場解讀長榮航空上千億營收,公司真的不怕罰。長榮航空副總許惠森17日表示,長榮航空很重視被罰款這些事,然而指標性企業航班多、遇到的天候問題更多,未來會盡全力用更高的標準來防範。
首先,長榮航空排班一定以飛安第一爲最大考量,符合勞基法及民航法的規範,區域航線的排班,報到至報離的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就會安排外站住宿;而在12小時內有一定時間裕度的航班,則組員會執行來回任務,目前公司遭主管機關裁罰的案子,多爲組員區域航線報到至報離的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而被罰。
其次,這些導致工作超時的原因,較多是航空公司無法控制或是事先預期的,包括飛航管制、流量管制、天候因素、旅客因素(如生病)及機械問題等等。公司航班因前述原因的超時大部分多落在30分鐘以內,在2023年曾有一東京航班,因機械故障超時2分鐘,一樣照罰。
長榮航空是國內航機數最多的業者,也是指標性企業,遵法乃是基本原則,針對目前可能超時遭罰的情形,若可提前預期,長榮航空都會盡量防免超時工作的發生,像與工會的團體協約,針對部分在冬季較容易超時的航線實施外站住宿,以避免超時。但無可否認的是飛機一飛出去,對於人員調度的資源及靈活度相當有限,這是國籍航空產業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