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聯動審批再提速

日前,在廬州海關的現場監管下,首批流感病毒抗原標準品安全運抵智飛龍科馬生物實驗室,標誌着入境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試點全省首單在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成功落地。特殊物品入境實現“一次申報、一次風評、分批覈銷”,顯著提升效率。

微生物、人體組織、血液製品等屬於特殊物品。智飛龍科馬是一家集生物製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過去,企業進口特殊物品要經過風險評估、檢疫審批、入境申報、後續監管等多個環節,更涉及海關、檢疫、衛健、市場、環保等多部門覈查把關,面臨通關時間長、部門協同監管壓力大等難題。

“聯合監管機制下,我們全年的特殊物品進口計劃一次性審批通過了,通關時間減少了20天左右,風險評估時間由14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小時,大大節約了進口通關時間和成本,爲我們生產經營排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助力產品快速上市。”智飛龍科馬企業副總裁陳偉介紹說。

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合肥市自貿委與合肥海關衛生檢疫處聯合廬州海關、市衛生健康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組建入境特殊物品聯合監管聯席會議,建立“雙白名單”制度,通過“一站式”部門聯動、“全過程”閉環把控,做到特殊物品“進得來、通得快、管得住”,實現特殊物品“審批提速、監管增效、安全加碼”。

作爲首家試點企業,在順利完成資格評審、風險評估和現場覈查後,智飛龍科馬能夠實現全年2000支流感抗原標準品一次審覈,分批覈銷。

自貿試驗區作爲我國改革開放的綜合試驗平臺,被賦予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權,用以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此次 針對特殊物品的聯合監管機制,打通了多部門全鏈條監管通道,有很強的突破性,爲安徽省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良好範式。

據瞭解,下一步,合肥片區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在生物醫藥領域開展集約化改革,突出產業鏈供應鏈“進口—研發—生產—應用”關鍵環節,探索更多試點改革舉措,助力合肥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建設。(記者 彭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