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特朗普,墨西哥人將“美式咖啡”改名“墨式咖啡”
近日,墨西哥多家咖啡店的菜單上出現了一種微妙變化——傳統的“美式咖啡”(Americano)被替換爲“墨式咖啡”(Mexicano)。
在外界看來,從美國總統特朗普重啓“留在墨西哥”移民政策,到威脅加徵關稅,再到單方面將“墨西哥灣”更名爲“美國灣”,這場改名風潮是墨西哥民間對美國一系列強硬政策的集體迴應。
咖啡杯裡的抗議
墨西哥咖啡店Café Cicatriz的老闆斯嘉麗·林德曼是“墨式咖啡”改名風潮的支持者之一。她表示,這種行爲很棒,因爲“語言本身就有力量”,“如果員工想把‘美式咖啡’叫成‘墨式咖啡’,我完全尊重這個決定。”
4月初以來,這波“墨式咖啡”的改名風潮已從墨西哥城蔓延至蒙特雷、瓜達拉哈拉等主要城市。
在社交媒體上,#MexicanoNotAmericano(墨式而非美式)的標籤被廣泛傳播,許多消費者還特意尋找提供“墨式咖啡”的店鋪進行打卡支持。
有媒體報道,這是墨西哥民間面對美國移民政策和經濟壓迫發出的溫和抗議。
自1月上任以來,特朗普政府對墨西哥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政策。
移民問題方面,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墨邊境進入緊急狀態,增派1500名軍人加強管控,並恢復其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實施的非法移民“留在墨西哥”政策。據悉,墨西哥是美國最大的移民來源國,約佔美國移民人口的四分之一。
地緣政治方面,特朗普籤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爲“美國灣”,聲稱此舉反映美國對該海域的主導權。據悉,墨西哥灣得名已超過400年。而隨後在報道中繼續使用“墨西哥灣”表述的美聯社還在一段時間內被禁止進入白宮。
經濟方面,特朗普政府對墨西哥商品加徵的25%關稅已部分生效。墨西哥總統辛鮑姆雖多次強調“合作但不屈從”,但因經濟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難以作出強硬反擊。
此外,特朗普還在芬太尼問題上持續施壓墨西哥,儘管有分析指出該問題主要源於美國自身的監管漏洞和藥物濫用。
在兩國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給咖啡改名成了民衆表達政治立場最便捷的方式。
從“加式”到“墨式”
“墨式咖啡”的興起並非孤立現象。在特朗普發出“吞併加拿大”言論並向其掄起關稅大棒後,這個北美洲北部國家就率先掀起了“咖啡改名革命”。
今年2月,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咖啡品牌Kicking Horse Coffee就發起了將“美式咖啡”改爲“加拿大咖啡”(Canadiano)的線上動議。
據悉,該品牌已在菜單上使用“加拿大咖啡”的名字近16年。如今,他們希望將這種做法推廣至全國,作爲對國家認同的“趣味致敬”。
帕利塞德斯咖啡館的老闆伊麗莎白・沃森看到相關帖文後,也作出了改變。她讓員工製作了寫有“加式”字樣的小紙片,覆蓋在菜單原有的“美式”名稱上。
讓沃森意外的是,新名字不僅讓顧客會心一笑,還意外拉動了銷量,不少顧客因此特意點了“加式”咖啡。
不過,這一號召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飲食文化與身份認同的爭議。一些反對者甚至呼籲抵制該品牌,認爲新名字“毫無道理”。據悉,“美式咖啡”的名字源於二戰時美國士兵在意大利嫌濃縮咖啡太濃,當地咖啡店因此稀釋了這款飲品。隨着輿論發酵,Kicking Horse Coffee最終選擇刪除社交媒體相關貼文。
位於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貝倫咖啡館近期也開始售賣新更名的“加拿大咖啡”。店主威廉·奧利維拉表示,雖然眼下表示對加拿大的支持很重要,但他不希望自己的店鋪成爲一個“政治場所”。
近月,加拿大民間還涌現出更多類似案例:印有“加拿大是非賣品”標語的帽子突然走紅並在網絡上大賣;在冰球比賽中,美國國歌奏響時,加拿大球迷發出了噓聲;超過25萬人簽署請願書,要求取消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的加拿大公民身份。另外,企業家們還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序用於識別“加拿大製造”產品,隨即掀起了一波“愛國消費”熱潮。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