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華航母公司風光、子公司薪資待遇差 工會陳抗盼設空港服務費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不滿基層未有妥善勞動環境及福利,今天前往交通部前抗議。記者胡瑞玲/攝影
疫後航空旅遊快速復甦,但桃園市產業總工會不滿基層未有妥善勞動環境及福利,直指航空業不如表面光鮮亮麗,實際上許多子公司薪資待遇不佳,今上午約30名工會成員赴交通部前抗議,要求交通部介入,研議設立「空港服務費」,提撥一定金額照顧航空業與機場基層員工。
桃產總表示,排除疫情影響,過去10年桃園國際機場旅客持續成長,今年暑假總運量更預估將達853萬人次,破歷年新高,疫情趨緩後,暴增的出國旅客更爲航空公司帶來亮眼營收。但對於在機場工作的勞工來說,勞動環境卻沒有同步提升、勞動條件更是成長緩步。
桃產總理事長施淑華說,航空業是一個需要不同類型公司共同合作、完成任務的產業,但以交通部投資或是華航集團內部而言,其子公司的薪資結構卻長期沒有實質檢討,一方面設定薪資天花板,使勞工薪水難有實質成長,升遷也缺乏明確管道與制度,職涯發展看不到希望。
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刻意壓低底薪,並以各種名目獎金與津貼來支應,造成勞工年終獎金等酬勞不如表面優渥的狀況,甚至不如民營航空集團的子公司員工。
施淑華指出,華航集團子公司中,第一線基層勞工底薪僅約2.2萬元,資深員工薪資成長更是長期沒反映在每月所得,呼籲政府對於泛官股持股比重過半的華航公司,應同步檢視旗下各子公司勞動條件,儘速檢討薪資結構。
桃產總提出4大訴求,包含要求交通部研議設立「空港服務費」,提撥一定金額優先照顧航空業與機場基層勞工;檢討華航集團子公司薪資結構,檢討管理疏失;改善桃園機場停車位不足問題,解決員工通勤需求;交通部應負責推動全國航空業勞工127天休假,改善機場廣泛勞權。
交通部航政司科長王世寧出面接下陳情並回應,交通部重視工會的勞動權益及辛勞,感謝航空業、機場第一線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維持服務所付出的努力,會傳達訴求給交通部,針對空港服務費等訴求可行性進行研議,改善勞工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