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二手F/A-18戰機了 馬來西亞在擔心什麼
F/A-18「大黃蜂」(Hornet)戰機的資料照。(美聯社)
馬來西亞已取消向科威特空軍採購F/A-18C/D「大黃蜂」(Hornet)戰機的計劃,知情人士說,這源自多重因素,導致轉手過程複雜,以致最終無法實現。
綜合外媒27日報導,吉隆坡的主要擔憂包括飛機的可用性、後勤和財務障礙,以及對馬來西亞皇家空軍長期價值的考量。科威特正改用較新的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戰機,要等新戰機交付後,才能轉手舊款「大黃蜂」。然而,「超級大黃蜂」的交付已延至2026年,預計要到2027或2028年才能服役。延誤原因除了新冠疫情外,還有美國海軍有優先採購權等。分析家說,屆時科威特的「大黃蜂」戰機將更不符合馬來西亞的現代化需求。事實上,馬來西亞的戰機已配備較先進的軟硬體,而科威特的「大黃蜂」甚至比吉隆坡現役的F/A-18D更老舊。
馬來西亞的F/A-18D採用SCS29C軟體及AN/APG-73雷達,具備Link 16數據鏈功能;相較之下,科威特戰機仍使用較舊的SCS25XK軟體及AN/APG-65雷達,性能較差。這些戰機若要入列馬來西亞空軍服役,需要大幅升級、新建後勤支援,並承擔改裝期間的停機成本。此外,科威特戰機的飛行時數雖然相對較低,但專家警告,機身可能有結構疲勞問題,而要恢復到可接受的服役標準,恐怕花費高昂。
另一方面,預算限制也是關鍵因素。國防消息人士說,採購額外的舊式戰機可能會分散馬來西亞有限的現代化資金。分析認爲,這項採購的投資報酬率低,並可能因升級、整合及維護帶來額外成本。批評人士認爲,若馬來西亞未來轉向採購新一代戰機,這些舊戰機可能很快就要被迫提前退役,只能作爲短期過渡方案,無法提供長期效益。一位國防消息人士說,「引進已被視爲過時的臨時戰機,對馬來西亞而言缺乏『划算』的效益。」,建議未來採購該着眼於更現代化,並可持續的平臺。
此外,這項戰機轉手案需要獲得美國政府批准,以符合國防出口法規,但馬來西亞決定取消計劃,正反映出吉隆坡對華府的支持度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