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新西蘭縣域海外倉,博羅助力外貿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張夢琦 實習生 田亦瑾 熊星婷 惠州報道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掀起新一輪全球經貿震盪的當下,廣東縣域外貿企業的出海之路何在?

4月10日下午,廣東惠州博羅縣委、縣政府邀請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新西蘭粵商會共同在縣文化中心舉行“新西蘭縣域海外倉項目推介會”,爲現場近百家博羅縣外貿企業及時送上了一份應對出海新挑戰的實戰指南。

“今天,我們以新西蘭縣域海外倉項目爲紐帶,共同架起一座聯通博羅與南太平洋市場的‘經貿之橋’。近期美國對華關稅層層加碼,這無疑給企業出海增添了新的壓力。希望依託新西蘭縣域海外倉項目,讓縣域外貿企業調轉出海方向,並從過去的‘借船出海’走向未來的‘艦隊出行’,不斷乘風破浪。”博羅縣委副書記劉林在會上表示,將立足博羅區位、產業優勢,整合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的平臺資源和新西蘭粵商會的商貿網絡,幫助更多“小而美”的縣域特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爲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西蘭粵商會會長汪家正表示,此前,廣東首個縣域海外倉——新西蘭—鬱南海外倉已在奧克蘭正式投入運營,創造了“未開倉先接單”的市場佳績,希望將鬱南縣的經驗複製到博羅縣,持續拓寬“粵貨闖南洋”的縣域通道。

縣域是承載特色產業發展的主戰場。隨着“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廣東縣域已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特色產業,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帶動下,陶瓷、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廣東縣域經濟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出口導向型企業衆多,對外貿易活躍。

“博羅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全縣2024年GDP跨越950億元。這是博羅企業敢闖敢拼的成果,也爲我們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注入信心。”劉林表示,博羅已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百億級產業集羣,初步構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

據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施3年來,博羅縣與南太平洋地區的經貿往來不斷深化,成果豐碩。2024年,博羅對RCEP國家進出口總額達74.6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對南太平洋(新西蘭與澳大利亞)貿易額4.84億元,同比增長5.4%,2024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319.3億元,增長8.4%,其中出口255億元,增長10.9%,增速居全市第2。

汪家正表示,縣域產業的多元體系能滿足國際市場的細分要求,打出差異化競爭優勢,海外倉的產品直銷模式也能滿足快速配送和本地化服務的需求。縣域海外倉將充分發揮廣東縣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具體來說,縣域海外倉能爲外貿企業解決什麼痛點?

“電商平臺交易時,信息與實物的差距常使消費者對商品產生誤解,影響購物體驗並推高退貨率。我們通過在新西蘭設立展銷中心,並採用‘前展後倉’模式,讓消費者能實地體驗產品,提升信任感,這就避免了跨境交易時退貨的麻煩。”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海外倉項目負責人表示。

此外,針對通關手續、退稅流程、資金週轉等方面的問題,廣東致遠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遠宏表示,作爲海外倉合作企業,該公司可爲入駐企業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目前,這一模式已在新西蘭—鬱南海外倉得到驗證。據悉,試運營階段,廣東壹諾科技公司的集裝箱房、雲浮市歐鉑利新材料公司的石英石板材等入駐企業的產品已獲得訂單。

更爲重要的是,當前全球貿易環境風雲變幻,美國不斷加徵關稅讓外貿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劉林表示,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縣域海外倉項目將爲企業提供物流倉儲、渠道拓展、品牌推廣等一站式服務,爲縣域外貿企業開闢“出海緩衝區”,幫助企業減少對單一國際市場的依賴,在南太平洋地區打出差異化的突圍路徑。

“從媒體鏈接資源、政府搭建平臺、商會整合在地資源到企業快速響應,縣域海外倉本質上構建了‘風險共擔、能力互補’的產業出海生態協作,這是打好出海持久戰的關鍵。”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商務管理與出海企業研究團隊成員曾憲明表示,尤其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這種協作不僅要求企業與國際夥伴深化技術標準對接,更需要依託海外倉的基建優勢,在目標市場培育本土化生產網絡,從而構築起更具韌性的跨境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