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思維》:寫給不想在職場迷路的大人
看完《佈局思維》,我滿腦子只有一個想法——這本書應該在我們出社會之前,甚至在選填大學科系之前,就列爲必讀清單!
如果當年我早點讀到這本書,也許,整個人生的佈局都會不同吧。
如同書封上的副標,它的核心關鍵就是「職涯規劃」。從新鮮人最常問的問題——怎麼寫履歷纔不會三秒鐘就被丟進垃圾桶?第一份工作該做多久?要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面對競爭者,該用什麼心態與做法?……一路談到更進階的自我經營策略。
但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跳脫一般職場書籍「教你怎麼融入體制、獲得升遷」的思維,而是站在每一個讀者背後,誠實地對你說:你,不必一樣。
作者楊琮熙先生的視角非常獨特。他尊重個體差異,引導你用自己的方式,看清當下的問題,並用實用的方法突破。這不只是一套職涯思維,更是一套能應用在人生、人際,甚至文字創作領域的自我經營模式。
像是:近年最夯的「斜槓slash」概念,到底有沒有用?把自己標記爲「工程師/演員/廚師」,真的能帶來更多機會嗎?
楊先生提出一個非常受用的判準——「從核心能力出發」的乘法思維。
他指出,與你本業無關的斜槓,只是加法。看似多才多藝,實際上卻讓你難以專精。而從核心能力向外延伸的斜槓,纔是乘法思維。比如:醫師培養演講力、律師加強寫作力,這樣的副業不只加分,還能反過來讓本業升級。
我最喜歡的一個比喻,是書中談「人脈經營」時,引用金融學中的 β 值(Beta Value):
在金融市場,高β值的資產和大盤關聯性強,漲時一起漲、跌時一起跌;而低β值的資產則波動小、是避險工具。
人際關係也一樣——那些與你一起衝事業、追夢的人,是高β值人脈,風光時同歡,但當風險來臨,往往第一個離開。而真正能撐住你的,其實是平時看似對你事業「無用」,但始終默默支持的家人與摯友。
這段分析讓我印象深刻,也提醒自己:不要爲了事業,犧牲那些真正重要的關係。高β值能讓你飛,低β值才能讓你不摔。
更難得的是,《佈局思維》並沒有盲目搬用西方理論,而是以極其貼近臺灣職場現實的方式出發,幫你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進階策略,真的誠意滿滿。
現在這個年代,各種「教你吸收資訊」的書籍層出不窮,知識焦慮反而成了現代人的共病。我自己就是慢思型的人,沒站在第一線,卻還是感到焦慮——這難道就是AI時代人腦的自我防衛反應?
書中也提到這類現象,並給出具體可行的轉化方式:
這些理念並非全新,但作者重新整合、去蕪存菁,用貼近現實的語言幫助讀者化繁爲簡,邊看邊行動。
就像浩如煙海的大藏經,再博大精深也難窮盡;但還好有《心經》,短短几百字就直指核心。
《佈局思維》之於職涯,就像心經之於佛典。它不是一本說教的書,而是一位誠實、理性又溫柔的朋友,幫你看清自己,找出最適合的道路。
太值得推薦給每一位正站在人生岔路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