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廚餘養豬戶不願鬆手 業者揭「賺處理費、轉賣再賺一筆」
彰化是養豬大縣,目前有560處養豬場,其中33處仍以廚餘飼養,僅佔少數。報系資料照片
彰化是養豬大縣,目前有560處養豬場,其中33處仍以廚餘飼養,有養豬戶指出,廚餘養豬改爲飼料養豬並沒有太大困難,不過廚餘養豬戶長期收受各地餐廳、社區及清潔隊的熟廚餘,早期得付錢,如今反能收取處理費,吃不完的廚餘還能再販售,形成額外收益,也讓部分業者不願放棄高風險的廚餘養豬。
非洲豬瘟自2018年在中國大陸及部分亞洲國家出現後,臺灣即高度警戒。中央爲阻絕疫情風險,補助並輔導廚餘養豬戶改爲飼料養豬,彰化縣廚餘養豬場數也從百餘戶降至目前僅剩33場;縣府透過養豬協會調查後發現,僅有兩場表達不同意改變飼養方式。
臺中爆出疫情後,各界再度討論廚餘養豬的未來。環境部規畫要求廚餘養豬場全面加裝溫度探針及監視器,即時監控廚餘蒸煮過程,以取代人工申報,預計下週將在中部召開說明會;不過彰化環保局稽查人員指出,許多養豬戶年紀偏高,過去以照片上傳紀錄就常遇訊號不良或操作困難的情況,若改用新系統,恐仍難克服,只能退場或改爲飼料飼養。
彰化縣府統計養豬戶數,2021年全縣有610戶、75萬8808頭豬,如今減爲560戶、75萬4305頭,農業處說,戶數減少但飼養頭數相近,顯示小戶退場、大戶擴張。
彰化縣養豬協會理事長陳筆輝指出,縣內「畜牧場管理自治條例」設有總量管制,新設豬場如今不太可能,多爲舊廠轉手或擴建,多數豬場嚴謹遵守規範,也投入環境永續與資源再利用,希望產業能長遠經營。
陳筆輝強調,「廚餘就是非洲豬瘟的破口。」廚餘養豬已屬極少數,但政府顧慮廚餘去化壓力仍未禁絕,這次疫情政府仍未記取教訓,未來仍有很大風險,產業界仍會極力爭取全面禁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