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量販店 臺北幸安市場商家欲退場 市場處擬訂補助計劃

臺北市幸安市場不敵連鎖量販店,部分攤商欲退場,臺北市議員洪婉臻呼籲,市府研議辦理相關合理退場機制。北市市場處表示,針對無意願經營攤位使用人退場正在訂定相關計劃中。(溫予菱攝)

臺北市幸安市場已欲半世紀之久,近期傳出不敵消費市場改變欲退場,臺北市議員洪婉臻說,收到部分攤商陳情表示,受到樓下開設量販店超市影響,1個月賺不到萬元,難以生存,建議北市府協助辦理相關合理退場機制。北市市場處表示,針對無意願經營攤位使用人退場正在訂定相關計劃中。

幸安市場原名大安市場,1975年改建、更名,爲地下1樓、地上4樓建物,但隨着近年人口結構、消費型態的改變,民衆習慣於量販店或超市採購生鮮食品,致使傳統市場商機漸失,目前僅有1樓還有攤商營業販售。

洪婉臻表示,收到數十個攤商陳情,自從樓下開設量販店超市後,真的經營不下去,每個月賺不到1萬元,根本沒辦法生存,想請市府研議配套退場機制,但市場還想繼續做生意的攤商,若空攤變多,只會造成市場更沒落,故她要求市場處應研議市場活絡機制,像是引進一些特色攤商,把幸安市場做起來,另對欲想退場攤商也應研議相關配套措施。

洪婉臻表示,現在量販店超商很多,並因應上班族下班可能都已傍晚6或7時,根本傳統市場已關門,民衆選擇轉移至連鎖超商上,要求市府應趕快準備配套措施,盤點全市傳統市場有無遇到相同情形,並設計短中長期計劃。

市場處迴應,目前規畫退場的市場爲八德、信義、南鬆市場,另爲輔導競爭力較低、無意願經營攤位使用人退場,並吸引有意經營之多元特色攤(鋪)位使用人進駐,已刻正訂定相關計劃。

市場處說,今年公告市集精進補助計劃及行銷補助計劃,改善市場硬體環境,降低部分攤商退場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的影響,並加強市場行銷,活絡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