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擾 全覆蓋 高效率 陽曲縣探索安全監管新路徑

今年以來,陽曲縣應急管理局創新監管手段,運用無人機技術對轄區企業實施常態化空中巡航檢查,逐漸探索出一條“非接觸、高效率、全覆蓋”的安全監管新路徑,在減輕企業迎檢負擔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對重點企業,特別是對已關停礦山的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開啓“非打擾式”監管

6月10日傍晚,在侯村鄉一家企業附近,應急局工作人員放飛了手中的無人機。無人機按照預設航線,對企業廠區全域進行圖片、視頻拍攝與多維度數據採集,重點聚焦人員活動軌跡、車輛出入狀況、生產設施運行等。幾乎是悄無聲息,這次檢查如春風化雨般完成,相關資料收集完成。

工作人員介紹,相較於傳統的人工巡查,無人機不僅有響應迅速、靈活機動的特點,還可以突破地形限制,快速覆蓋大面積區域,大幅提升檢查效率,節約時間成本,而且具有視角全面的特點,通過搭載的監測設備,保證採集的數據與圖像客觀、精準。

陽曲縣應急管理局從今年開始引入的無人機監管技術,秉持“科技+監管”的新模式,通過執法工作人員預設監測航線,無人機自動飛行到企業作業區域進行全方位高空監測,這種“非接觸式”的巡查服務,有效降低了現場檢查對企業的“打擾度”,無人機採集的影像數據也爲後續的執法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證據支撐,有效提升執法公正性。

填補監管真空地帶

與正常生產狀態的企業不同,已關停的礦山企業更易成爲監管的盲區,針對可能存在的擅自復產或非法作業風險等情況,無人機巡查更加展現出獨特的優勢。通過定期空中巡檢,監管人員能夠遠程、實時掌握關停企業廠區內的動態信息,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

縣應急管理局礦山室工作人員介紹,陽曲縣目前有24家處於停產狀態的非煤礦山,在對他們進行常規巡查時,需要提前與企業溝通,打開入口的封禁措施。即便如此,檢查人員在進行執法巡查工作時也發現很多位置不能身至實地拍照取證,還導致執法巡查工作缺乏突然性和全面性。並且,每次檢查對企業也是一種負擔加重。

有了無人機助力,事情就變得簡單許多。一旦無人機傳回畫面或數據分析顯示異常人員聚集、設備非正常啓動、恢復用電等可疑跡象,應急管理部門便能第一時間精準鎖定目標,迅速啓動現場覈查與執法程序,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進一步填補了關停後的監管“真空”。

智慧監管提升效能

無人機監測不僅僅是安全監管的利器,也是防止私挖濫採、生態修復的衛士,更是地質災害預警的搖鈴人。

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無人機飛行監測數據的共享,可以做到“一次飛行,多方受益”。通過開展定期航拍巡查,還可動態監測礦山企業開採邊界、生態植被恢復、水土保持、邊坡穩定等數據,讓非法開採、安全隱患、生態破壞等問題無所遁形。

此外,無人機監測技術還成爲推動自然資源、安全監管、生態環境等多部門聯動的科技紐帶,打破了傳統“各自爲戰”的監管侷限,實現技術資源與行政資源的深度融合,做到全方位、全鏈條守護礦山安全與生態。

陽曲縣應急管理局以無人機爲支點,撬動了安全監管模式的智慧升級,既體現了服務企業的溫度,更彰顯了守護安全底線的力度。科技賦能之下,“非打擾式”監管正成爲優化營商環境與築牢安全防線的雙贏之策。記者 申 波 通訊員 王清茗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