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通道 | 黃潤秋第四次走上“部長通道” 如何再答空氣質量這道“必答題”?(封面新聞)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體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開啓。第四次走上部長通道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再度迴應了空氣質量這道“必答題”。

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當日,北京出現輕度污染天氣。不過,有備而來的黃潤秋拿出了近年來北京空氣質量改善的“實物證據”:兩塊從北京市大氣環境監測儀上取下的濾膜。一塊呈現灰黑色的濾膜是2015年的,一塊灰白色的濾膜是2024年。

2015年北京的PM 2.5年均濃度是80.6微克/立方米,全年有46天是重度污染天。2024年北京的PM 2.5年均濃度是30.5微克/立方米,全年PM 2.5重污染天只有一天。十年間,北京的PM 2.5濃度從80.6降到了30.5,下降幅度達到62%。

“我們這個濾膜也從黑變到了白”,黃潤秋說,北京的天空也從APEC藍、閱兵藍、冬奧藍,到今天北京藍漸成常態。和北京一樣,這十年全國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的變化。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生態環境質量有新改善。“我理解,這個新的改善特徵可以概括爲‘下30’、‘跨90’”。黃潤秋解釋,“下30”,就是全國的PM 2.5平均濃度去年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以下,達到了29.3微克/立方米,這也是除了疫情期間的2022年以外,PM 2.5全國年均濃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也大幅度超過了“十四五”所計劃的PM 2.5濃度下降10%的目標,累計下降幅度達到16.3%。“跨90”,指的是地表水的優良水質斷面比例跨過了90%這個門檻,達到90.4%,長江連續五年、黃河連續三年,幹流的水質達到了Ⅱ類及以上。

“去年,生態環境部調整了PM 2.5濃度發佈的規則”,黃潤秋解釋,從過去發佈整數位調整到小數點後面一位,也正是爲了更加精準、更加客觀地反映各個地方在大氣環境治理過程中的精神狀態和治理成效,那就是“0.1微克、0.1微克的去摳”。

他介紹,去年生態環境部相繼開展了29個輪次的“線上+線下”監督幫扶,在涉氣方面就推動解決了8萬多個問題,包括超標排放、偷排直排,也包括弄虛作假的問題。生態環境部還開展了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的專項整治,推動了15萬輛柴油重卡的尾氣達標排放。另外,還開展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

黃潤秋表示,接下來,生態環境部會繼續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來源 | 封面新聞

記者 | 代睿

編輯 | 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