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找麻煩…稀有姓氏趣聞多 組聯誼會文化溯源
臺中市前副市長令狐榮達(前排右三)與多位稀有姓氏「網友」,籌備發起「奇緣初遇」聯誼會,以姓氏會友,探索起源。圖/令狐榮達提供
「你真的姓令狐?」這個問題,臺中市前副市長令狐榮達常被問起,這個複姓稀有得令人好奇,全臺僅約10戶。他也對姓氏來源感興趣,決定發起姓氏聯誼會「奇緣初遇」,12月邀請全臺及海外的稀有姓氏人士同聚,分享家族故事、追溯文化源頭。
令狐榮達自小從父親口述瞭解姓氏由來。「令狐」起源於戰國時代山西地名,由晉國大夫畢萬後裔魏顆立功受封令狐爲封邑,後世沿用地名爲複姓。他笑說,稀有姓氏雖好記,但也帶來不少小困擾,有人把「令」寫成「今」、「狐」寫成「孤」,鬧出不少趣事。
他過去擔任副市長時,曾發起稀有姓氏聯誼羣組,成員從20多人增至220人,去除重複姓氏後約180個不同姓氏。因成員遍佈全臺及海外,多爲「網友」,難以面對面交流,這次實體聚會將邀請東海大學歷史系講師專題演講,也安排成員分享家族姓氏故事。
前天台中舉辦籌備會上,活動發起人麻高霖分享自己經歷,「麻」姓全臺約100多人,他國中時班上有位同學姓「別」,同學笑稱兩人是「別找麻煩」組合,老師也對一個班有兩位稀有姓氏,覺得有趣。大學時更有人寄信索取信封蒐集姓氏,他笑說:「朋友說我麻煩,但其實我自己都能解決。」
令狐榮達指出,全臺1785個姓氏中,前100大姓佔96%人口,剩下的稀有姓氏人口極少,像「益」姓僅9人、「第五」姓只有6人,「車」、「幹」、「赫連」、「諸葛」都是小衆。
他說,姓氏不只是符號,也是文化與歷史的一部分,「兩岸分隔久遠,很多歷史斷了,但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很重要」。對他而言,這場聯誼會不只是聚會,更是文化傳承、慎終追遠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