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GPT當減重教練!營養師揭「5大危險」訊號

▲你現在連健康也交給GPT了嗎?(圖/取自pexels)

記者黃棱涵/綜合報導

AI減重熱潮席捲網路,許多人把飲食、運動安排交給GPT,甚至有「驚人瘦身成果」的案例在社羣瘋傳,不過,營養師薛曉晶在粉絲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AI並非完美教練,背後潛藏「5 大風險」,若沒留意,恐怕會讓健康亮紅燈。

風險一:資訊可能錯誤

已有研究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容易產生「幻覺」(hallucination),這表示它可能提供錯誤的飲食或用藥建議,對健康構成威脅。

風險二:忽略個人病史

GPT 缺乏對個人病史的考量。舉例來說,若使用者本身有腎臟疾病、糖尿病或正在服藥,卻直接照單全收 AI 的建議,可能導致低血糖或加重腎臟負擔。

風險三:存在族羣偏見

研究顯示,它在性別、年齡、種族等層面上可能給出不一致的建議,這些內容未必適用於每個人。

風險四:過度聚焦體重數字

薛曉晶也提醒,過度關注體重數字會造成額外心理壓力。對青少年族羣而言,若每天都盯着數字,容易引發飲食焦慮,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反而與減重初衷背道而馳。

風險五:缺乏持續動力

光靠 AI 提醒也難以維持長期動力,研究指出,僅依賴自動化介入,並不足以達到臨牀上顯著的減重成果,這顯示人際互動與陪伴,依舊是持續行動的重要關鍵。

薛曉晶提醒,如果 GPT 給出斷食、極低糖或高蛋白等「極端飲食建議」,最好馬上停用,並向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確認,她強調,AI 更適合作爲一個「數位小幫手」,像是提醒或紀錄飲食,而不是單獨當成減重教練,唯有和專業人員搭配,才能讓減重之路安全又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