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賦能,雲南省市場監管局激活“雲咖”全產業鏈“新動能”
4月2日,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以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咖啡從“田間原料”向“國際品牌”蝶變,讓每一粒咖啡豆都閃耀“標準”的光芒,爲雲南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標準引領
構建雲南咖啡“話語權”
聚焦咖啡全產業鏈短板,在雲南咖啡主產區普洱市、保山市建設“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咖啡質量基礎與產業服務)”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咖啡品質與安全)”,構建覆蓋種植、加工、檢測、溯源的“四位一體”標準體系,爲雲南咖啡參與全球競爭築牢根基。
同時,雲南省市場監管局主導制定《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咖啡》《地理標誌產品質量要求 保山小粒咖啡》等23項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細分咖啡品種、加工工藝、風味特徵等關鍵指標,實現“雲南產”到“雲南標”的跨越。
標準賦能
激活全產業鏈“新動能”
將標準深度嵌入咖啡產業各環節,以標準化推動規模化、精品化、品牌化轉型。在種植端,雲南省市場監管局發佈《小粒種咖啡 第3部分:種植管理》,明確種植園環境條件、咖啡園規劃、咖啡園開墾、定植、土肥水管理、修枝、咖啡園更新、主要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求,推廣咖啡標準化種植;在加工端,制定《小粒種咖啡 第4部分:生豆初加工》,規定了小粒種咖啡初加工條件、果實採收、鮮果加工、暫存、污水處理、脫殼分選等;在品牌端,實施“雲南咖啡”區域公共品牌認證制度,對符合標準的企業授權使用統一標識,推動“保山小粒咖啡”“普洱咖啡”等5個地理標誌產品走向高端市場。
標準協同
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標準化共建機制,凝聚產業發展合力,加大科技標準聯動,依託“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咖啡質量基礎與產業服務)”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咖啡品質與安全)”,指導雲南省標準化研究院等機構攻關“從0到1”的標準技術,制定技術標準21項,惠及全省90%以上咖啡產區。
開屏新聞記者 王磊
一審 顏媛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羅秋旭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