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風暴“捲土重來”:金價衝破3200美元創新高,美元指數跌破100關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改變立場,宣佈將對大多數國家暫停實施“對等關稅”90天,但10%的“最低基準關稅”依然有效。
此後,風險資產一度集體暴漲,此前納指單日12%的漲幅創史上第二大,但短短一天後,這種樂觀情緒就顯現“死貓跳”原形,避險風暴“捲土重來”。
4月10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挫,標普500指數收跌3.5%,盤中一度下跌6.3%,爲2020年3月以來最大盤中跌幅;納指跌4.31%;道指跌2.5%。4月11日,亞太股市也普遍大跌。
在避險情緒飆升之際,金價再創歷史新高,4月11日,現貨黃金站上3200美元/盎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再“避險”的美元連日暴跌,11日美元指數迅速跌破100大關,爲2023年7月以來首次,美元兌避險貨幣瑞郎更是創下10年新低。
大宗商品也普遍表現低迷,“大宗之王”原油再度大跌。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10日下跌3.66%,收於每桶60.07美元;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28%,收於每桶63.33美元。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對記者表示,關稅威脅並沒有真正落幕。10%的基礎關稅仍然存在,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產品以及汽車、鋼鋁等關稅也在繼續執行,並且特朗普還上調對華關稅至125%。投資需要警惕的是,歷史上大部分的超級反彈不少是“熊市反彈”,例如20世紀30年代、1987年、2008年以及2020年。
在上躥下跳的過山車行情背後,市場此前擔憂的“永久性損害”可能會成爲現實……
暫停部分關稅爲何難“救市”?
在特朗普暫停部分關稅90天后,市場經歷了短暫的樂觀情緒,但冷靜下來卻發現,不確定性這一根本問題並未解決。
正如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所言,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劇烈動盪之際,投資者已經陷入了某種“創傷、震驚或恐懼”,而這嚴重損害了美國的聲譽,這種情況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當資本市場持續下跌時,會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螺旋效應。”
達利歐警告稱,特朗普政府全面加徵關稅引發的市場雪崩,其深層意義遠超股市動盪等表象,可能導致世界三大秩序崩潰:貨幣體系崩潰、政治格局崩潰、世界秩序崩潰。他認爲美國經濟很可能會陷入衰退,金融市場的動盪、政治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國際關係的緊張共同造就了經濟形勢,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衰退,貨幣秩序正在改變。
儘管特朗普宣佈推遲部分關稅措施,但全球貿易放緩對經濟造成破壞的初步跡象已經顯現,世界各地的公司紛紛暫停訂單,不確定性已經對商業和消費者信心造成了負面影響,而特朗普的政策仍在延續這種不確定性。
企業已經感受到了痛苦。例如,美國機牀製造商Haas Automation表示,由於國內外客戶對機牀的需求急劇下降,公司正在減少生產,並取消洛杉磯北部製造工廠1700名工人的加班。亞馬遜也已開始取消來自部分地區的訂單。
收集供應鏈數據的科技公司Vizion估計,4月1日至8日期間的全球集裝箱訂艙量相比前一週下降了49%,而美國進口量則暴跌了64%。按周環比計算,全球各國的集裝箱訂艙總量下降了48%。
隨着市場持續擔憂關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投資正遠離傳統的美元、美債等避險資產,轉向黃金這一當之無愧的“避險之王”。
即使在黃金大漲之後,瑞銀財富管理大宗商品及亞太貨幣主管Dominic Schnider對黃金依然相當樂觀:下一步將是美聯儲在某個時點的介入,這將推動黃金邁向新的上漲階段。
風險資產的前景則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從歷史來看,在股災期間出現類似4月9日那樣的暴漲很普遍,納指有史以來表現最好的25個交易日中,有22個發生在危機時期。SimCorp高管Melissa Brown表示,投資者已經清醒了,不確定性是一個大問題。目前很難判斷市場是觸底還是見頂,市場敘事和投資者的看法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長期“熊市”未成定局?
在市場暴跌之際,儘管市場滿心期待美聯儲出手,但目前的情況尚未徹底失控,擔憂通脹的美聯儲還沒到不得不出手的境地,“美聯儲看跌期權”暫難觸發。
4月10日,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CPI同比上漲2.4%,低於市場預期;核心CPI同比上漲2.8%,爲2021年3月以來最小漲幅。
儘管美國3月CPI意外降溫,但美聯儲更擔心關稅衝擊下的再通脹風險。堪薩斯城聯儲主席Jeff Schmid表示,如果美聯儲官員被迫在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兩大使命之間取得平衡,他將優先考慮遏制通脹。考慮到消費者近期面對高物價的經歷,他擔心通脹預期會上升。
與此呼應的是,達拉斯聯儲主席洛裡·洛根警告稱,特朗普超預期的關稅可能推高失業率並加劇通脹,通脹的持續性影響取決於企業會多快將上漲的成本轉嫁出去,以及長期通脹預期是否保持穩定。
在經歷了最近一輪通脹之後,洛根擔心美國民衆對未來物價上漲的預期可能變得不太穩定。若通脹持續,再疊加過去幾年的經驗,可能會促使家庭和企業對未來物價上漲產生更強烈的預期。“歷史告訴我們,一旦較高的通脹預期根深蒂固,恢復物價穩定的道路將更漫長,勞動力市場更疲弱,經濟所承受的創傷也更深。”
“美聯儲官員必須確保任何由關稅引發的通脹不會演變成較持久的通脹。”洛根強調,爲了可持續地實現美聯儲的雙重使命目標,關鍵在於防止任何與關稅相關的物價上漲催生更頑固的通脹。
在通脹擔憂揮之不去之際,經濟衰退的陰霾也在加深。4月10日,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表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是本屆美國政府在經濟運行良好的情況下“最嚴重的自我傷害”。在加徵關稅等政策背景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已經上升。
耶倫解釋稱,美國現任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讓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除關稅可能給消費者支出帶來負面影響外,美國經濟還面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衝擊。“面對如此大的不確定性,哪家公司會進行長期投資呢”?投資支出和消費支出的減少很有可能引發經濟衰退。
對於市場而言,經濟前景是重中之重。如果衰退風險成爲現實,經濟走進衰退週期,短期拋售就會成爲更持久的“週期性熊市”。
但未來並非一片悲觀,長期“熊市”未成定局。Jerry告訴記者,如果經濟能夠避免衰退,未來仍有望擺脫“熊市”。此次經濟和股市的動盪是由特朗普個人因素主導的,目前尚未進入週期性衰退,因此未來有機會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