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屎一挖停不下來 醫揭「3大危害」 正確清理法曝
頻繁挖鼻屎當心引發健康危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少人每天都會習慣挖鼻孔清理鼻腔,甚至覺得這樣的舉動很抒壓,不過小心暗藏健康風險。醫師黃軒指出,當鼻屎過多引起鼻腔不適,挖鼻孔就成了自然反應,但也有不少人一挖就停不下來,研究發現這可能是釋放壓力的一種行爲,習慣性地挖鼻,會帶來感染風險、鼻腔損傷、意外傷害等3種危害,有些案例甚至引發嚴重敗血症。建議平時應保持鼻腔溼潤,要挖鼻前務必洗乾淨手或用紙巾輔助,並減少無意識的挖鼻動作來保護鼻腔。
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挖鼻孔是鼻子求救的本能反應,鼻子是人體第一道防線,每天過濾空氣中的灰塵、花粉、病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負責捕捉這些雜質,但當空氣乾燥或污染嚴重,黏液乾燥後形成鼻屎,會引起不適,挖鼻孔就成了自然反應。
黃軒指出,除了生理需求,心理學研究發現,挖鼻孔還可能是釋放壓力、紓解焦慮的一種微妙自我安撫行爲,感到焦慮或壓力大時,重複性的行爲可以提供一種控制感和短暫的心理慰藉。
不過,挖鼻孔也會帶來風險。黃軒表示,手上細菌多,挖鼻孔可能導致鼻前庭炎等鼻腔感染,甚至有少數案例引發嚴重敗血症;反覆摳挖,還可能刮傷鼻黏膜,容易引發鼻出血、慢性炎症;有時手指過猛,還可能傷及鼻中隔,嚴重時需手術處理。有些研究指出,長期挖鼻孔者,鼻腔長期微創傷口可能增加細菌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機會,理論上可能與某些神經退化疾病風險相關,但目前仍在進一步研究中。
黃軒建議,平時應保持鼻腔溼潤,多喝水、使用生理食鹽水噴鼻,避免空氣太乾。若真的要清理鼻孔,務必先洗手,並儘量用紙巾輔助,避免直接用手指深入,最後,應減少無意識動作,察覺自己何時容易挖鼻孔,試着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