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上半年銷售下滑、虧損擴大 債務重組成破局關鍵
財聯社8月29日訊(記者 李潔)8月29日下午,碧桂園(02007.HK)發佈了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在行業深度調整背景下,這家曾經引領三四線市場的頭部房企,交出了一份備受關注並充滿挑戰的“成績單”。
碧桂園中報顯示,2025年1-6月,公司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167.5億元,權益合同銷售面積205萬平方米。總收入錄得725.7億元,同比減少28.9%,淨虧損約196.5億元,其中歸母淨虧損爲190.8億元。
“碧桂園中報業績折射出當前房企面臨的挑戰,銷售萎縮、利潤下滑,與此同時,通過債務重組、資產優化、業務調整等一系列舉措,企業正在艱難而堅定地尋求轉機。”一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表示。
對於虧損原因,碧桂園方面表示,虧損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明顯下降,且毛利率處於低位;二是結合行業、市場和經營環境變化,資產減值增加所致。
不過,在整體營收下滑背景下,碧桂園的非開發業務顯示出一定的抗週期能力。其中,物業投資及酒店經營等分部對外收入同比上升33%,從去年同期的8.09億元提升至10.76億元,成爲報告中一個難得的亮點。
而引發外界關注的“歸母權益爲-261億元”,一度被誤讀爲資不抵債。就此,碧桂園方面解釋稱,歸母權益爲負主要是有幾個方面原因。一方面,市場下行,資產貶值速度快於債務化解速度;另一方面,集團秉承謹慎原則,針對存貨、應收款項分別累計進行了大幅計提減值、壞賬準備。該公司預計,隨着外部環境逐步回暖,該部分減值未來可能轉回。
“待完成境外債務重組,可確認大額重組收益,預計可增加淨資產約700億元,屆時歸母權益將大幅回正。”碧桂園方面稱。
碧桂園強調,報告期內,公司總資產規模約9093億元,仍高於8854億元的總負債,淨資產約239億元,總體保持“資可抵債”狀態。
今年碧桂園中報另一個受到市場關注之處,是其境外債務重組取得了哪些實質性進展。
碧桂園披露,截至8月18日,持有現有公開票據本金總額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組協議,碧桂園亦與代表組別一銀團貸款本金49%的協調委員會訂立重組支持協議;據此重組提案的主要條款已經協定。碧桂園方面稱,有信心在今年內完成境外債務的整體重組工作。
重組方案顯示,在五種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碧桂園有望降低有息負債規模約117億美元(約840億元人民幣)。
此外,碧桂園重組後債務融資成本預計將下降至1%-2.5%,債務期限最長可延至11年,並設置實物付息選項,將極大緩解利息支出對現金流的壓力。
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桂園總現金餘額約240.62億元,較2024年末的298.97億元有所下降。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62.82億元,受限制現金約177.8億元。
對於市場關注的EverCredit Limited提出的清盤呈請,碧桂園在報告中迴應“一直極力反對”,並積極與呈請人溝通債務重組計劃。目前該呈請聆訊已延期至2026年1月5日。
值得注意的是,呈請人目前已表態支持碧桂園的建議重組,並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這意味着清盤風險正在顯著降低。
碧桂園在報告中重申,公司將堅持“保交房、穩資債、保經營”的核心戰略,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確保企業穿越週期、穩健前行。完成債務重組後,公司有望實現大幅去槓桿,重塑資本結構,更有利於中長期“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