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公佈2024年業績:仍有513億淨資產 將全力保交樓、穩資債
財聯社3月30日訊(記者 王海春)3月30日晚間,碧桂園(02007.HK)公佈了2024年年度業績。
據碧桂園公佈的數據,公司2024年實現總收入2528億元,同比減少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碧桂園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472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492萬平方米。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淨損失約351億元,歸屬本公司股東應占損失約328億元;營銷及市場推廣成本和行政費用約108億元,同比下降40.2%。
從碧桂園公佈的業績來看,其2024年財報實現大幅減虧,淨損失額同比2023年收窄82.5%,利潤數據初現築底跡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仍高達10358億元,高於總負債金額,淨資產仍有513億元。
業內人士認爲,碧桂園淨資產保持爲正,傳遞出關於公司財務狀況的積極信號,隨着外部市場環境逐步復甦,未來公司重回正常經營軌道仍具備一定基礎。
現金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碧桂園共有總現金餘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受限制現金之和)約298.97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63.62億元,受限制現金約235.35億元。該公司披露,公司87.3%的總現金餘額以人民幣計值,12.7%以美元、港幣等其他貨幣計值。
“2024年依舊是行業充滿挑戰的一年,儘管整體市場仍面臨銷售去化低迷、市場信用收緊等挑戰,但也看到市場上一些積極信號。在政府促進銷售、優化供需、提振信心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助力下,一些核心城市的成交量逐漸回暖。雖然目前行業整體仍存在一定壓力,但這些積極信號均預示着行業在經歷調整後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碧桂園方面稱。
關於債務重組,碧桂園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關注債務風險化解工作。2025年年初,其公佈了包括境外債務重組方案關鍵條款等一系列進展,在境外債務重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突破。
按碧桂園公佈的信息,公司債務重組的目標是最多減少116億美元債務、將到期時間延長至最多11.5年,以及將加權平均借貸成本從重組前的每年約6%降低至重組後的每年約2%。若債務重組得以成功落實,該提案將使碧桂園實現大幅去杆化。
對於接下來的發展路徑,碧桂園方面透露,公司將重點圍繞保交房、穩資債、保經營等方面展開。
“雖然面臨着經濟和行業週期波動帶來的階段性流動性困難,但公司從未輕言放棄。” 碧桂園方面表示,此前在集團2025年度工作會議上,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即表示,對公司恢復正常經營充滿信心。
對於具體的安排,碧桂園方面介紹,“保交房”仍是公司的第一要務,也是短期的主要經營目標。“公司正採用極限收支的運營策略,充分挖潛現有交付資源,通過與主要承建商及供應商協商合理的付款計劃,確保雙方對項目進度和結算安排保持共識,切實保障項目的正常運轉。”
據悉,該公司正努力籌集保證項目開發所需支付的資金,盡最大努力做好銷售,匹配市場需求制定對應供貨計劃。同時,進一步加大資產盤活力度;自2022年以來,碧桂園已處置難銷類資產及盤活沉澱資金回籠超600億元。
2023年8月,碧桂園出售了其所持廣州亞運城聯營項目公司26.67%股權,回籠資金12.92億元。2024年12月,碧桂園轉讓持有的長鑫科技1.56%股權,總代價20億元,擬將出售事項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目前打算主要用於保交樓等項目建設開支。
“穩資債”方面,被碧桂園視爲中長期的重要目標。其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債務風險化解,積極主動與各利益相關方溝通探討包括境外債務的整體重組、債務期限的合理延展以及融資成本的適度下降等多種舉措,致力於逐步搭建長期及可持續的、健康的資本結構。
在經營端,碧桂園方面介紹,公司一方面通過組織結構調節適配市場變化,控制管理費用合理投入。另一方面,公司將緊跟市場實際情況對存貨進行分類管理,積極進行市場挖潛工作,匹配市場需求制定對應供貨計劃,穩定銷售價格,保持合理流速,最大化開發類資產價值。“公司會繼續致力於維持經營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中長期做好資產負債表的主動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