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賽道再次陷入混戰,行業正在尋找新的平衡點!

在美團藉助閃電倉押注前置倉模式、發力即時零售時,京東也有一些坐不住了。10月底,網上剛傳來京東七鮮與前置倉完成融合的消息。緊接着,京東七鮮超市又於11月的第一天,在京東七鮮超市官方號上發佈《擊穿!不怕比》的文章,疑似發起即時零售價格戰。

圖源:京東七鮮公衆號截圖

據觀察,此時即時零售的戰火,已經“燒”到了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大本營。而美團、京東此番押注的前置倉模式,相比早年以每日優鮮爲代表的生鮮電商平臺因爲該模式陷入困境、甚至虧損不止而言,可謂捲土重來。

而且,整個本地生活服務賽道,也因爲各大巨頭對即時零售的加碼,而變得烽煙四起,甚至連新興的短視頻平臺抖音、內容社區小紅書,也紛紛通過到店、到家等服務內容的佈局,相繼涌入。

那麼,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戰火重燃”的本地生活服務賽道,將會上演什麼樣的新故事?

本地生活服務,正在被重新定義

討論本地生活服務,首先繞不開的玩家,就是美團。作爲10年前“千團大戰”中的倖存者,美團也是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當之無愧的王者。

從傳統的團購平臺到如今聚合外賣、到店酒旅、共享出行,以及由美團買菜“變身而來”的小象超市等服務,美團已經基於本地生活服務,形成了從線上、線下流量入口,到終端服務履約、交付的完美閉環。

圖源:美團APP首頁

不過,因爲本地生活服務的場景豐富而分散,也導致其“業務複雜”、“流程冗長”,而在運營層面,顯得過於“笨重”。也正因爲如此,早年無數玩家相繼以團購模式入局本地生活服務賽道,但是僅有美團,依靠其強大的地推團隊,從“死人堆”裡爬出來。

本地生活服務模式運營的難度,肉眼可見。其一,從行業來看,傳統意義上的本地生活服務,主要包括餐飲、商超宅配、送洗、家政維修、美容美護、休閒娛樂(包括按摩、洗浴服務等)等需求相對剛性高頻、剛性的服務。但是因爲服務場景的多樣化、服務內容並不“標準”,導致相關精準流量的獲取,也相對更難。

其次,從服務交付來看,本地生活服務不僅要實現優質服務的供給,還需要完成同城即時配送、上門服務等資源的整合,從而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完成高效履約。

很顯然,如此複雜的服務鏈條,還需要兼顧兩端用戶的運營,並非一般企業所能輕易完成的。以美團爲例,雖然美團通過該方式,將美團外賣的市場做到了行業第一。但是,鑑於美食外賣行業還有餓了麼等實力強勁的對手,美團依然需要向外擴充其商業版圖。

於是,2019年5月初,美團在北京召開發佈會,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並宣佈開放配送平臺,同時打出了“萬物皆可送”的旗號。這也標誌着,美團本地生活服務,不再侷限於美食外賣,而是一腳踏入即時配送賽道,將其業務版圖擴張至了萬物皆可外賣的即時零售賽道。

實際上,美團此舉,也拉開了即時零售賽道,激烈競爭的序幕。隨之而來的,也是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碼本地生活服務,並不斷完善相關物流配送服務、提升履約效率及服務體驗等,以各種形式參與行業內卷。

與此同時,傳統的本地生活服務,也因爲即時零售模式的出現,而被重新定義。而以美團、餓了麼爲代表的“老一輩”玩家,以及以京東、抖音、小紅書爲代表“新一代”玩家,也開始在這個被重新定義的賽道,開始新一輪的角逐。

“前置倉”模式迴歸,本地生活賽道內卷加劇

基於本地生活、即時配送服務的即時零售,是對依託物流快遞的傳統電商模式的一種補充。這種模式,也因爲其配送速度快、履約週期短,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實際上,參與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的玩家,主要分爲三類。而且各有優勢,在行業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一種是通過生鮮電商O2O模式參與其中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盒馬鮮生等。這些玩家瞄準了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因爲生活節奏快、對生活品質要求高等特點,以及國內居民對生鮮百貨即時配送的潛在需求,因此早年從該類產品切入,通過前置倉模式以及到店到家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優勢與壁壘,並逐漸打開市場。

圖源:網經社

與此同時,生鮮電商平臺也“幫助”整個即時零售賽道的玩家,完成了消費者的“市場教育”,養成了居家買菜、就近購物的習慣。

第二種便是2020年前後,因爲疫情影響出門受阻,各種基於買菜業務的社區團購平臺也如雨後春筍,並通過低價秒殺等獲客模式,快速跑馬圈地,用另外一種方式,搶佔本地生活服務市場。

彼時,參與市場競爭並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是多多買菜、淘菜菜、京東七鮮、美團優選、盒馬鮮生爲代表的社區電商平臺。不過,該類模式也因爲其低價內卷,曾遭到央媒批評,被指涉嫌壟斷。

第三種是近年以來不斷崛起的美食外賣,以及打着“送萬物”旗號的美團閃購、小象超市以及以美團到店、京東到家爲代表的線上線下本地生活服務。相比社區電商模式,該類模式具有配送更爲即時、體驗更佳的特點。在過去幾年疫情期間,也逐漸形成氣候,成爲行業主流。

雖然各大玩家參與市場競爭的方式不同,但是面臨的行業挑戰卻大同小異。一方面,以生鮮品類爲主的各大買菜平臺,因爲履約成本高、商品倉儲、運輸耗損大而長期難以實現正向盈利。

較爲典型的代表是,目前已經倒下的每日優鮮,因爲早年大肆燒錢、跑馬圈地而導致資金鍊斷裂。而與之模式極爲類似的叮咚買菜,也因爲長期虧損不得不收縮戰線,關閉部分城市站點,最終才於2023年,實現扭虧爲盈。

據叮咚買菜 8 月初發布的二季度財報,叮咚買菜二季度實現GMV 62.18 億元,同比增長16.8%;總營收55.99 億元,同比增長 15.7%。而在Non-GAAP會計準則下,叮咚買菜的淨利潤爲1.03億元,同比增長近13倍。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叮咚買菜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Non-GAAP下的淨盈利。

雖然叮咚買菜在盈利方面逐漸步入正軌,但是這卻是其通過犧牲規模而付出巨大的代價所換來的。以2023年全年數據爲例,報告期內,公司GMV同2022年減少16.3%至219.69億元,該營收規模,甚至比2021年同期規模還少7.35億元。

因此,有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作爲行業的前車之鑑,前置倉模式能否跑通商業模型,通過規模化實現盈利,也十分存疑。而此番美團、京東藉助前置倉模式再度入局,將品類由生鮮延伸至日用品,或將在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賽道,面臨與生鮮電商平臺相同的挑戰與命運。

後起之秀加強滲透,行業“前輩”如何堅守陣地?

通過美團基於其閃電倉,從送外賣轉向送萬物,以及京東七鮮融合其前置倉,以“低價”標籤參與線上超市的內卷不難看出,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的各大玩家,不僅在進行品類擴充,而且也在追求規模與效率方面進行取捨、平衡。

較爲明顯的變化的是,11月1日京東七鮮推出《擊穿、不怕比》活動後,曬出的首份成績單顯示:活動上線後三日,線上訂單數、成交用戶數均實現同比三位數增長,水果、蔬菜、水產、肉禽蛋等多品類的爆款賣至脫銷。

同時,完成與前置倉業務的融合,京東七鮮的履約速度也顯著提升,三公里內配送平均時效爲27分鐘。而美團早在2018年,就開始正式上線美團閃購業務,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衆多品類,30分鐘配送上門,24小時無間斷配送。

雖然以京東、美團爲代表的傳統互聯網巨頭,在基於即時零售賽道的本地生活服務方面,來勢洶洶。但是,參與行業競爭的,還有抖音、小紅書等互聯網“後起之秀”,且實力不容小覷。

以抖音爲例,早在2023年底,抖音團購(同城)頻道悄然改版,新增“特價團購”、“熱門榜單”、“免費試”三大模塊,就被視爲抖音全面押注本地生活服務的強烈信號。

而據抖音生活服務2024年初發布《2023年度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務平臺總交易額增長256%,門店共覆蓋370+城市,相比去年,平臺短視頻交易額增長83%,平臺直播交易額增長5.7倍。

要知道,抖音是2018年纔開始進軍本地生活。這種成長速度,相比10餘年前就紮根本地生活的美團,可謂後來居上,大有挑戰“前輩”權威的意味。

而隨着其平臺流量與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的不斷崛起,抖音本地生活業務也逐漸進入精細化運營的時代,在其配送、履約系統逐漸完善後,也是對美團、京東等玩家的巨大挑戰。

據瞭解,抖音早在2021年7月,抖音旗下“心動外賣”就開始低調內測,雖然其發展過程也歷經波折,2024年以來,抖音外賣的調整也十分頻繁。

例如,2024年3-8月期間,抖音生活服務部門先是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並將抖音外賣由本地生活業務被調整至電商業務。隨後抖音團購配送業務轉移至抖店到家外賣平臺,並在抖音小時達上線外賣專區。8月份,抖音外賣業務又重新迴歸本地生活。

而就在近日,抖音生活服務正式發佈公告,宣佈將原有的團購配送業務全面升級爲“隨心團”業務。據媒體報道,爲確保“隨心團”業務的順利推進,原“團購配送”業務將於2024年11月1日起逐步向新業務遷移。

對於抖音外賣的頻繁調整,一位抖音生活服務的員工直言不諱:“多次調整的背後,是希望嘗試以更多的方式打通業務流程”。

儘管好事多磨。但是不可否認,依靠其先天的平臺流量與短視頻、直播內容優勢,抖音佈局本地生活服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勁力量。抖音團購配送業務“隨心團”的升級,也將意味着,抖音將進一步重倉生活服務板塊,以一種更高格調的方式參與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佈局本地生活,也是全品類滲透,包括到店酒旅、餐飲外賣以及2022年9月已經上線的抖音超市。據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抖音生活服務板塊的銷售額已突破千億元大關,較去年同期增速高達100%以上。由此可見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的巨大潛力。

無獨有偶,近年以來快速崛起的小紅書,也盯上了本地生活這塊“肥肉”。據媒體報道,9月初,小紅書宣佈,面向49個城市拓展本地生活服務,聚焦餐飲業。根據官方賬號“土撥薯”評論區留言反饋,9月中旬開始,商家和服務商開始收到人工運營反饋的入駐或退出通知。

同時,小紅書還發布了《小紅書本地餐飲行業通案》,加快進入本地餐飲市場的速度。只是,通過早年百團大戰以及近年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的各種“混戰”不難看出,本地生活服務並非只是一塊肥肉,還是一塊硬骨頭,能啃得動的玩家也是屈指可數。

而小紅書一直試圖完成從“種草”到“拔草”的消費閉環,其實並不新鮮。但是事實證明,一直定位自己爲生活方式電商平臺的小紅書,直到現在,其電商之路都還不算明白。

最明顯的表現便是,入駐小紅書商城的商家,經常在網上抱怨,雖然平臺流量非常大,但是商城本身的流量卻寥寥無幾。而這種尷尬,也將同樣出現在消費閉環尚未打通的小紅書、抖音本地生活服務上。

綜上所述,傳統本地生活賽道玩家的煩惱是競爭對手變多,業績規模增長出現了瓶頸。而新興玩家的挑戰是,雖然手握“流量”這個籌碼,卻因爲商業閉環難以形成,而跌跌撞撞。由此也導致了,此前幾乎被行業“否定”的前置倉模式“死灰復燃”,而抖音、小紅書依然在兜兜轉轉。

而整體來看本地生活服務的格局,短期之內恐怕依然是各大互聯網巨頭,利用各自的優勢跑馬圈地、野蠻生長的無序發展狀態。而在未來,萬億級別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也將重新達到一種平衡。只是,這場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誰能笑到最後,誰能笑得最美,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作者:尼古

編輯:尼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